如无意外,下午6点,小马会到公司对面的7-11买上一碗鱼蛋,再叫上一个车仔面。
来广州13年了,这是他唯一融入老广生活的地方。每次回老家,他还会跟哥们吹嘘:“没吃过7-11的车仔面,都不能称作来过广州。”
但在2018年的一天,公司对面的7-11悄然倒闭,原来门店的外围披上写着“全家”字样的喷绘布。
便利店还是便利店,“但味道全变了。”他说。
小马不知道,广州城区里,倒闭的7-11越来越多了——虽然官方并无公布数据,但近年来大批7-11地铁店撤走,一种无形的焦虑已悄悄蔓延开来……当“全家过期食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7-11的生死存亡,又有多少人在关注呢?
有人说,要分辨一个人来自哪个地方,听他怎么称呼“7-11”就知道了——老北京习惯说“敲儿”,上海人会洋气地喊“seven eleven”。年纪大些的广州人会称“七十一”,既“老广”又年轻的广州人会叫它“七仔”。
7-11有很多,但“七仔”,却是华南地区“独有”的。
在中国,7-11由三家公司分别经营。广州7-11隶属的华南市场代理权掌握在香港牛奶国际手上。
2001年,牛奶国际和广东信捷商务发展组建了广东赛壹便利店有限公司后,华南7-11获批在广东开设300间店铺。不到两年时间,7-11便利店便在华南地区拥有了100家门店,并以“自由斟”“思乐冰”“咖喱鱼蛋”等的平民美食征服一众广州吃货。
而彼时,另一家对广州人影响至深的便利店——香港“OK”才刚进入广州市场。
与香港7-11“一母同胞”的基因,让广州7-11带有浓厚的“港味”。像是熟食供应、自助区设计、羊城通充值等各种服务……都与港版7-11如出一辙。而这些元素,在其他城市早期的便利店中都甚少出现。
对于上了年纪的广州人来说,他们或许不知道7-11里的咖喱鱼蛋和车仔面,但肯定知道“充羊城通就得认准这个7”。
而对于广州年轻人来说,隐藏在7-11中的“港味”,曾一度让他们以为“7-11是来自香港的品牌”。
好比如说7-11的杂志区,永远放着香港明星做封面的八卦杂志;在7-11最显眼的地方,总是摆着港式柠檬茶和奶茶;7-11店内循环播放的歌单,总有几首属于邓丽欣……
(△ via网络)
与香港地区的文化接近,使得广州人逐渐地对7-11有了情感认同,而城区里“每几百米就能看到一家7-11”的网点密度,亦使7-11成为广州人心中的便利店“NO.1”。
7-11的失落,是从2009年开始的。
当时,诸如全家、美宜佳、喜士多等连锁便利店品牌遍地开花,各种便利店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全家,凭借着明亮清新的“台式”风格、为人熟知的“六大用语”服务体系、“鸡扒饭团”等爆款产品……逐渐与7-11看齐。
相比较下,国内7-11“三国鼎立”的格局,导致每个地区的代理商从采购到管理上都有出入,无形中增加了经营的成本。
而在7-11开放加盟后,许多人也反映7-11的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大不如前,有网友调侃道:“光顾了7-11后,都要去隔壁全家感受一下好的服务,让自己受伤的心灵得到一点慰藉。”
(△ 微博上网友的投诉。 | via网络)
加上租金压力加剧、公司策略调整等原因,一时间,广州7-11迎来了“关门潮”。
而到了近几年,在众多后起之秀的冲击下,咬牙苦拼的7-11也再度走进低谷。
由于租约到期,广州地铁里的7-11便利店大面积撤走,换上了风格明亮的全家。而此时的7-11也不如往日一般快速扩张,“几百米就看到一间7-11”的情况已成历史。
没有人知道7-11的失落是亏损的原因,还是公司布局策略所致。在网上相关资讯几乎空白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凭借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知乎里的发问,试图问上一句:“属于广州人的7-11,是否正在慢慢消失?”
电影《春娇与志明》有许多的经典语录,许多广州人往往会记得这句:
春娇问志明:“我真搞不懂,便利店的东西有什么好吃?”
志明回答她:“这是童年的回忆。”
对于许多广州人来说,7-11的存在也等于“童年的回忆”。他们人生中的重要时刻,都会有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7仔”来见证。
“送给初恋的生日礼物,是7仔的周边玩具。”
“初中放学,半个班的女生会去7-11买一碗鱼蛋,每人一颗,钱轮流付。以前很流行一句话:‘今晚不劈酒,我们劈鱼蛋。’”
“妈妈第一次打我,是我拿羊城通去7仔买波波肠,被她发现了。”
……
(△ via网络)
从外地回来时,只有7-11的鱼蛋,能让我们瞬间感受到“家”的味道。而无数个独自回家的深夜,只有7-11亮起的灯光能让人心安。
“有一次到了北京,吃了一碗全是油的炸酱面。我一路忍着作呕,一路急奔寻找7-11,进去后发现没有车仔面,感觉唯一的依靠都没有了。”
“一年除夕夜,西湖花市人山人海,我在沿江路的7-11二楼阳台吹着晚风,看着楼下有女孩在父亲肩上‘骑膊马’,爸爸拿着风车逗她玩。当时只觉得世界上没有另一个城市会比广州更美好了。”
……
(△ via网络)
如果说早期的7仔有“香港的印记”,那么成长后的7仔,则更多地浸染了广州人的气质与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
外地人永远都不懂广州人对7-11的狂热,他们觉得再好吃的鱼蛋、车仔面也不过如此。但他们并不知道,7-11里的广州味道,并不仅这些。
(△ 猪肠粉、碗仔翅、牛腩汁河粉、各式盛记酱料……都是广州人心目中独特的7-11味道。| via网络)
而且相比于各种美食,广州人最怀念的还是7-11中的某种“广式生活”。
只有在“7仔”,我们才会在咖喱鱼蛋上,虔诚地挤上满满的番茄酱;
只有在“7仔”,我们才能毫无顾虑地拿起可乐报,吃着思乐冰看上一个多小时;
只有“7仔”,会一直坚持推出有岭南元素的周边;
也只有广州的7-11,才会被我们亲昵地称作“7仔”,而其它便利店在我们心中,就只是一个买东西的地方……
写完这篇文章,我拿给了一个广州朋友看,她看完后思索了半天,跟我说:“要不是你这么告诉我,我还以为路上的7-11越来越少,只是我个人的错觉。”
是的,我们对许多改变,往往是后知后觉的。像我们在为全家卖过期食品而感到愤愤不平时,我们不会察觉到,自己的消费习惯早已有了改变和倾斜。当我们纷纷吐槽全家的会员服务越来越不方便时,我们也不会察觉到,7-11的地位早已不复从前。
而且有些不变的情感,很容易掩盖我们对事实的判断,以至于我们会以为,那个浸染了“老广气质”的7仔,那个折叠了一代广州人回忆的7仔,那个象征了某种广式生活的7仔,依然还是一众便利店里的“老大哥”。
大浪淘沙下,未来“7仔”将走向何方,无人知晓。但我们都愿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能代表广州的“7仔”,会一直守候在街角处,为我们点亮一盏回家的灯。
互动时间
聊聊你心中的“7仔”
本期撰文
二德
刷羊城通被妈妈打的人,正是在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