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第街的来历,存在多种说法。较为经得起史实推敲的一种,是说其建于宋代,当时濒临珠江,附近建有市舶亭,街中为富商聚居之地,多为高门宅第,因而得名。不过,讲古佬今日要讲的,却是一个与高中及第有关的版本。

       话说,清代有一位林召棠,是广东吴川县人,曾居于广州城一深巷之中,一边读书,一边做教馆先生帮补生计。时于巷头,有一小食档,老板是召棠乡里,叫林老昌。召棠每次出外教书,经过食档,总会帮衬一碗猪杂粥。

 

高第街明星秀
高第街明星秀

后来,于道光三年召棠高中了状元,衣锦荣归。林召棠再临小店,却只要再尝一碗当年的猪杂粥。他手捧粥碗,匙羹一搅,百感交集,忽然哈哈大笑:“昌叔,难怪我会高中状元啦,你看这粥,里头的肉丸可以代表状元,猪润(猪肝)可以代表探花,猪粉肠可以代表榜样,这一碗就可以称为状元及第粥啦!”从此省城美食,便多了一味及第粥。食粥既罢,召棠欣然为粥店题牌匾,写下“昌记弓弓店”四个大字。林老昌的食档,幸得状元为粥命名,亲笔题匾,自然吸引四方食客前来帮衬,一时门庭如市。但食客很快就发现,牌匾上的“粥”字竟无“米”,状元公写错字的消息自此不胫而走。

高第街明星秀

有一日,林召棠又路经食档,林老昌再也忍不住了,开口请求状元公将错字更正。殊不知,林召棠哈哈大笑:“昌叔,难道我不知‘粥’字中间有‘米’!我是特意不写其中的‘米’字的,正因为我不写,你米缸的米才这么多,若我写了,你米缸的米就跟着变少的了。”林老昌方恍然大悟。原来,林召棠此举,皆因古人避讳之故。再者,“米”在粤语中又代指钱财。不写米,无非就是求“更有米”啦。状元公借题匾,祝愿林老昌发达,以报答其多年照顾,可谓用心良苦啦。正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出了一位状元公、一味及第粥、一块无“米”匾,这条巷仔从此“响朵”(闻名),人人便称之为“高第街”。

高第街明星秀

高第街明星秀

当然,这故事只是后人所附会,但高第街确实是一块出名人的福地,明代的岭南大画家李子长曾长居于此,清代第一大盐商许拜更在此定居并衍生出一代代的许氏名人:清代广州名绅许祥光、民国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红军将领许卓、教育家许崇清、鲁迅先生的夫人许广平等等。

一条高第街,历经几百年的沧桑变幻,曾经那般灿烂辉煌,却在城市现代化的一次“洗礼”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如今,阵痛散却、阴霾褪尽,她总算有了重生的机会。但愿我们的高第街,高第再高第,一朝高第再度闻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