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屹立在广州长堤珠江岸边的爱群大厦,1968年以前是广州市最高的建筑物,也是20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广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作为广州当时最高级的酒店,上世纪40年代,华侨和港澳同胞回乡探亲,以入住爱群大厦为荣,;众多达官贵人迎来送往,也以入住爱群大厦为贵。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爱群大厦也是接待外宾的高级宾馆。

爱群大厦的创办者是台山人陈卓平,一个爱国侨商。

01

归侨举人投身革命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陈卓平,字鹏超,号遇宗,1877出生,台山市斗山镇六村大平里人,父亲在新加坡十字街开设陈泗隆号杂货店。陈卓平8岁时随母亲去新加坡,后来回国读书,先后在台山六村鳌峰书院(现提领中学)、广海书院(现广海中学)、宁阳书院(现台师中学)学习。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陈卓平赴河南省参加清政府补行的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乡试,考中第三十五名举人。中国古代科举考试,逢子、午、卯、酉年由省政府主持的乡试,称为“正科”;遇有皇家重大庆典增加的考试,称为“恩科”。1900年是庚子年,因八国联军入侵,当年正科考试被迫停止。1901年是辛丑年,慈禧太后从西安返回北京,因而加试一场“恩科”,增加录取名额,破例允许秀才跨省考举人,这是罕见的特例。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陈卓平

1907年,陈卓平赴新加坡接管父亲留下的产业,受民主思想影响,他开始倾向革命。1908年,孙中山在云南河口起义失败后来新加坡,陈卓平即去晋谒,当即由孙中山主盟,宣誓加入同盟会。
1910年,同盟会加紧革命活动,陈卓平将产业托付给亲属管理,自己去澳门专心干革命工作。他开办“濠镜阅书报社”,作为澳门同盟分会的活动场所。1911年,他在香港开办《民生丛报》,一边宣传革命,一边为广州黄花岗起义筹款。辛亥革命后,陈卓平在广州任广东省临时议会议员和广东都督府枢密部参议,并任茂名县知事(县长)兼高州军务会办。
1915年,袁世凯密谋称帝,陈卓平赴新加坡,加入中华革命党。1917年受孙中山派遣,与邓泽如(新会人)赴南洋各地为护法运动筹款。1918年,因对政治斗争厌倦,他离开政界,回故乡台山六村致力于地方治安和公益事业。1927年发起在六村筹建中国第一间华侨捐建的乡村医院,并赴美国、加拿大劝捐。太和医院于1931年3月动工,1932年12月建成。医院占地7000平方米,具有当时国内最先进的医疗设备。1926年后陈卓平在香港创办香港人寿保险公司

02

发起兴建爱群大厦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1933年,陈卓平赴港,与台山旅港工商界知名人士陈绮云、陈霭堂、黄笏南、黄耀东等人发起,在香港德辅中路兴建12层的香港爱群人寿保险公司大厦和在广州长堤建楼高15层的爱群大酒店,作为爱群人寿保险公司的“信用凭证”。一间公司的财力是否雄厚,不能光靠老板吹、报纸讲、电台“啤”(粤:广播),必须眼见为实,人们才肯相信。  大厦名称“爱群”,平民大众化,人文色彩浓厚,

许多人认为陈卓平、林裘谋、黄耀东等香港爱群人保股东在广州投资,纯系扩大业务,而陈卓平说:“此楼既成,固表现侨胞建设精神,复引起侨胞忠爱感想,将来投资内地,增加本国繁荣及国民生产力。”思乡报国之情溢于言表。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1932年香港爱群人寿保险的保费收单

 

当陈卓平派人到广州考察时,刚好陈济棠主政广东,一隅偏安,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商贸发达。当时城建有几项大动作,如建海珠桥(1929年12月始建,1933年2月建成)、粤汉铁路(筑于1906—1936年)、黄埔港扩建都抓紧进行。水上交通也四通八达,珠江河面满布紫洞(艇)、楼船、厨船、大厅(艇)、电船(内河中、小轮船,有的吨位达16吨)、洋舢舨(小船),水上居民已达9万1千多人。而马路更已成网络,车辆剧增。据1932年市政当局统计,此时属于营业的人力车有6100辆、人力货车1560辆、自行车1300辆(自用自行车还有3000辆)、营业长途汽车(即市内公共汽车)102辆、普通汽车541辆(另自用汽车761辆)、营业运货汽车103辆、自用运货汽车34辆、自用摩托车156辆、自用人力货车920辆。这一切都坚定了“爱群诸公”(指股东)的投资信心。而爱群选址在新堤(即沿江长堤),是因此地有“当马路繁荣之冲,水陆交通之会”,而且未来建成的大厦“‘前襟珠海’、‘后枕白云’、‘登临四顾,则五羊胜景、历历在衣袂间’”。

03

精心打造东南亚最高楼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宏伟的爱群大厦于民国20年(1931)秋设计,民国23年(1934)10月1日破土动工,大厦建筑工程主要由陈荣枝、李炳垣负责设计,英国、德国等多国专家协助组织施工,黄崇恩负责监理。大厦建筑在江边,地质条件相当不理想,土质松浮,江边全是烂泥,地下0.60.9则与江面齐平,新建的堤岸(即当时称的新堤,现在的沿江路)填土工程正在进行,附近不能通车,建材基本靠人力运入工地。

地基工程由香港惠保公司承接,从民国23年(1934年)3月开始,历时10个月完成。柱基88个,钢筋混凝土桩404条。先将带桩咀的钢垌(垌,粤音。广州常称钢管为钢垌、铁管为铁垌。垌为借音字),用汽锤打下,然后再落钢筋混凝土,随落随打。为了保证落料准确,最后10锤钢垌入土不超过2.5厘米,地面下从7.618.3就是坚硬的岩层。刚开始时就打烂无数用生铁铸造的桩咀,钢柱垌也很多被打崩、打烂或弯曲,最后,改用钢桩咀才顺利解决问题。打入的桩柱最长竟达18,最短的亦超过6。经测试,每条桩负荷能力能达到75吨。抗战胜利后经测量整座大厦倾斜不足1厘米,可见其地基相当牢固。而施工最困难的地方,令人意想不到竟是面积不大的电梯土库(电梯地基),它需深至3,当挖至0.9时,大量江水涌出,只得日以继夜用水泵抽水,延误了整个工程的进度。

建筑中的爱群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大厦的施工过程,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进口德国西门子公司下属的钢厂生产的935.4吨钢材,从香港雇请60名钉工、85名铁工,按大厦的造型先铆扎成一个钢架,然后再浇倒混凝土。当时的广州人,看见这个硕大无比、蔚为奇观、宏伟的钢架时,无不惊叹不已。甚至近郊的市民也专程来“开眼界”(粤语:观看)。
广州爱群在施工时严格要求工程质量,例如,墙体“批荡”时,一名技工一天只准批荡1平方米,不得超额,以保证质量。抗战期间,日寇飞机猛烈轰炸长堤豪华建筑物。爱群大厦用钢筋和粗铁丝筑了一个大军事防护围,炸弹投中后会被弹开,虽经多次轰炸,大厦依然完好。战后用仪器测量,偏差不足一厘米。由此可见工程质量之高了。

 

04

巧妙布局 设施考究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前后历时3年半,爱群大酒店终于建成,于1937年7月27日开业,。它楼高65米,共15层,首层是西餐部,6楼是舞厅,11楼是中餐部,其余楼层是客房或办公室。顶层15楼(外观是圆尖顶)是一个约100平方米的貯水塔,如遇停水停电,员工立即启动放在地下室的发电机,或启动抽水机,抽入珠江河水,净化后抽至顶楼,再向全楼供水。全座面积约1062平方米,大楼占地572平方米,开业时房间300个。当时,是东南亚最高的楼,辉煌一时。

更让人惊叹的是它的布局设计。

一般大厦的建筑,几乎全都是四平八稳,绝少像爱群那样,尽管选址在游人如织的长堤,但被夹在两条马路的交汇点,是一个三角形的地块,且设计成直角三角形。其直角朝东南,最小的锐角向西,这样爱群外形设计便成一大难题。设计师巧妙地把这个锐角改成半圆的扇形,使整座大厦变得和谐、自然、不刺眼。向东望去,爱群像一艘豪华的邮轮,乘风破浪航行在珠江之上。更出乎人意料之外,原本朝南的正立面,被朝西的立面代替,许多爱群大厦的照片,就是从这个角度拍摄的。有的广州人忌向西,也有人搬出“日在西方而鸟栖”(引自《辞源正续篇合订本》、民国36年版)之说,晚霞绚丽,百鸟归巢,乃是吉祥之兆。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爱群大厦

爱群大厦东面紧靠民宅,根本不可能开门口。门开在南,一入内就会感到大堂不够宽敞,北虽然是生位,但开门入内感觉和南门一样。最后打破常规,南北均开大门,平均春色,不分前后、正侧。把爱群半圆形立面比作人的天庭(即额头),两边门比作眼睛,应验了“一双凤眼衬天庭”的说法,甚至有人进一步评价说:“凤眼波长贵自成,影光秀气又神清。聪明智慧功名遂,拔萃爱群压众英。”人们不能不佩服设计者的聪明才智。难怪大厦落成之日,设计者陈荣枝、李炳垣慨叹写道:“在此六年(从1931年设计到1937年竣工)当中,尚称顺利,差堪告慰。”

爱群大酒店用料讲究,全部钢材来自德国西门子;全部卫生洁具、电梯、楼梯是美国货。餐具做工精细,有水晶盘,银制“东美林”刀叉、饭盅等。根据不同菜式,使用银叉又细分为鱼叉、菜叉、肉叉。全市能使用得起名噪一时英国“东美林”餐具仅爱群一家。所以爱群开业就傲视同行:“华南大厦,十五层楼。钢铁建筑,高凌斗牛。房舍三百,宽敞光凉。酒吧餐室,备美逾常。冷暖气机,四季皆宜。上下侍生,考选用之。物质精神,翘然独异。凡我侨胞,惠顾留意。”

开业当天,自然有美酒佳肴招待贵宾,热闹非凡。最值得一提的是,几十名侍应生(服务员),把预先准备好的纸张笔墨铺放好,请到场出席的各界高官、社会精英即席挥毫,留下见证爱群历史的题辞。这些题辞有的是上乘之作。如:李宗仁的“宾至如归”;于右任的“规模宏远”;刘纪文的“隔离天日”;孙科的“杰构凌云”;居正的“饮且食兮寿而康”等。

05

国难蒙羞纸醉金迷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令陈卓人料想不到的是,他花了一番心血建造的爱群大厦投产仅仅一年两个月,广州就沦入敌手,他在整个抗战期间,寓居香港、澳门。从1938年10月到1945年9月,爱群大厦被日寇无偿占用。广州沦陷,日寇除了占领行政机关(如广州市政府),亦马上派兵占据爱群大厦。而令广州人愤恨的一件事,就是日寇借口防空需要,把崭新的整座大厦涂成灰黑色,使爱群变成“黑怪兽”。迫于日寇的淫威,广州人不敢公开说,背后则骂“‘萝卜头’(粤语:日寇)坏了爱群的‘风水’,坏了广州的‘风水’”。指责陈璧君:“肥婆(陈生得体胖)‘话得自己甘叻,点解唔去制止’(粤语:说得自己那样有本事,为什么不去阻止。注:陈极能言善辩,被审讯时为自己的罪行‘评功摆好’)。”抗战胜利后,爱群大厦的外墙,怎么洗刷还是留下难看的痕迹。此后几十年,大厦外墙原立面究竟是什么颜色?除了知道用上海灰批荡,再用砂纸打磨,涂成光洁漂亮的白色之外,连彩图、彩照也没有一张,只能凭想象去感觉,一直成为许多广州人的悬念。

爱群也做过“党国要员”的“安乐窝”,残兵败将的“避难所”,又被汉奸、“大天二”(粤语:恶霸)、把头搞得乌烟瘴气。对广州沦陷失守负有重大责任、被市民讥讽为“余汉无谋,陈铁无城”的广州头号人物余汉谋,就经常在三四楼开房与情人幽会;日伪时期,“警察局长”郭惠民也经常在这里开房赌博。郊区许多“大天二”在这里赌博时,钞票是用“大皮”(粤语:大皮箱)装着,叫工人扛上扛下电梯。这些赌徒用的“色”(粤语:骰子)是用黄金造的。“水上宪兵队队长”陈才之流,更是一副“烂仔”(粤语:流氓)相,一手拎烟灯,一手托烟枪,敞襟趿鞋,上楼开房。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隔江远眺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和1947年是爱群的兴盛期。当时不少华侨回国探亲,参加飞虎队和其他美国作战部队的台山、开平、新会、恩平籍退休军人因有带配偶赴美定居的优惠待遇,纷纷回乡结婚,香港商人也常来广州做生意。他们以入住爱群大厦为首选,以彰显身份。爱群大厦是纸醉金迷、灯红酒绿高消费场所。客人入餐厅,就座时服务员帮客人脱去西装外套,离席时再帮客人穿上,客人最低限度要“打赏”港币5元,当时5元港币足够贫苦市民吃一个月饭。

但好景不长,解放前夕,国民党兵败逃到广州,中山纪念堂被占为中央党部,小“党官”及其600余眷属,把大厅作为“临时宿舍”,爱群大厦则成了“省、部、院级”官员的“避难所”。“立法院长”童冠贤住2楼、甘肃省“主席”马鸿逵住7楼、青海省“主席”马步芳住8楼、“善后救济总署署长”蒋梦麟(曾任北大校长)住14楼。有12个国家的流亡大使馆办事处租住爱群,竟然连房租也“走数”(粤语:溜走不付账)。军统特务、宪兵化装成侍应生,监视“可疑”人员,有位后来起义的将领,便被监视过甚至搜查过行李。又发生过特务从爱群开车去飞机场,打算拦劫“西北土皇帝”的金银珠宝、美钞,“小黑吃大黑”的奇闻。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爱群大厦门前的摊贩

06

百般无奈出让爱群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

由于爱群营业后一年余被日寇无偿占用长达8年,抗战胜利后又花巨款重新装修,因而从1937年至1946年股东领不到股息,很有怨言,公司内部纷争不断,陈卓平百般物奈,被迫于1947年将爱群出售给台山同乡,旅美华侨陈伯兴,得款按比例还给投资者。
1953年,陈卓平在港病逝。生平著作有《爱竹斋诗钞》、《爱竹斋全集》等著作)。

花了陈卓平半生心血的爱群在1949年后重获新生。解放后,军管会接管爱群,作为省、市第一把手的叶剑英同志也曾在此办公,但在1950年就搬出,还厦于民。有关部门租用爱群接待中外宾客,除了按月缴纳大笔租金,还把11楼(原来的露天花园)用白铁皮和木板钉盖成的已通风漏雨变成“水瓜棚”的舞厅、酒吧,花好几万元(当时是一笔不少的数目),用钢筋、水泥加固升高,改成宽敞华丽的餐厅。酒店内几乎全部损坏的电线、破烂的玻璃窗、断背崩角的床椅家私、剥落的批荡,全部出资装修,甚至添购大量的餐具(当时只剩下几十套)。

时至今日,尽管身边的高楼如雨后春笋,但爱群大厦依然卓而不凡屹立珠江北岸,向人们诉说陈卓平等爱国华侨实业救国的坎坷历程。

爱群大厦之父陈卓平 || 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