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下達《禁嶺南貨賣男女敕》。從此文可略窺當時廣州、乃到廣東的社會狀況。

唐皇有令,禁止嶺南販賣人口

嶺外諸州居人,與夷僚迥穀,火耕水耨,晝乏暮饑。

中原已經實行水稻秧播與土地連作的農業生產模式,同時期的廣東糧食生產,仍處於低效、低產的“火耕水耨”,生產效率及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在宋代南下移民的推動下,始有起色。

迫於征稅,則貨賣男女……以齒之幼壯,定估之高下……與犀象雜物,俱為貨財。

一者因為收入欠佳,一者因為稅賦高企,催生了嶺南的人口販賣。人口成為商品,與犀角、象牙、雜物等,一起列示出售,以其年齡定其價格的高低。

如有貧窮不能存濟者,欲以男女庸雇與人,貴分口食,任其行止,當立年限為約。

政府承認並保護正常的雇用契約關係,並需明確雇用年限,略有尊重市場經濟跡象。

廣州官方史料,極力推崇唐代廣州商業繁華,外商雲集,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司,在中國也是第一個設立(像現在廣州成立中國第一個城市更新局,試點)。

陽光的背後,廣州農業生產的極度落後,城市的民房仍然是茅草為頂—以致地方行政長官為此下令要在外商面前提升國威(與清末沙基大街的建設類似),改為磚瓦,但成效欠佳,部分人甚至被淪為商品。

海港城市所收的巨額商業稅賦,並沒有能改善廣州的城市環境,也沒有提升市民的普遍收入。直到清代,廣州仍是中央政府的“天子南庫”,源源不絕地向京都輸送稅收,沒有多少留下在地方。延至今日。

能利用本地稅收,支撐本地發展的時期,大抵是南越、南漢、南天王這些游離於中央的短暫。


附記:
廣州仍存的唐代遺風建築,僅見於光塔路懷聖寺看月樓。紅砂岩牆身,略呈上收內弧。

唐皇有令,禁止嶺南販賣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