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成语叫“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矛与盾者,吹自己的盾“物莫能陷也”,又吹自己的矛“于物无不陷也”。但有人问他:“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他就答不出来了。这个故事见于《韩非子》,最后的结论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我读这故事时,不禁为韩非子的诚实而感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好回答呢?如果我是那个卖矛和盾的人,我一定理直气壮地回答:你把矛和盾都买回家,戳一下不就清楚了?可以刺穿一切盾的矛与可以一切矛都刺不穿的盾,为什么不能同世而立呢?当然可以!

至于他真的买回家一试,发现不行也没关系,反正我的生意已经做成了,过了海就是神仙。如果他想追究,我就说:“那是你自己的选择,我说撞墙不会死,你怎么不去撞?”

这年头,自相矛盾也要理直气壮

我记得小时候常听一首歌,歌名已忘,但歌词倒还记得,第一段唱“什么钥匙开什么锁”,第二段唱“一把钥匙开千把锁”。高音喇叭整天放,开大会时也老唱,也没见有谁因为歌词自相矛盾而困窘,一样放开嗓门唱得很起劲。

人们在辩论的时候,总喜欢找到对方以前说过什么没有兑现的话,作为他自相矛盾的证据。比如这人以前说过,他要请所有同学吃西餐,但后来却请他们吃了中餐,于是在辩论时就揪住这一点,说他言而无信,为什么把西餐改中餐了。甚至要把这个人以前说西餐怎么好吃的言论都挖出来,某年某月你说过西冷牛扒好吃,某年某月你说过忌廉汤好喝,你说以会有钱了就请我们吃,现在你有钱了,却一改口风,变成大赞叉烧包如何好吃,萝卜糕如何美味,大弹西餐如何不健康,如何垃圾,不合中国人的肠胃了。说好的西冷牛扒忌廉汤呢?想赖账不成?

重提对方曾经说过的话,似乎是想提醒他,快兑现你的诺言。其实,这种辩论方式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只有遇上有道德感、有羞耻心的人,才会起作用,他们才会为自己没兑现的诺言感到惭愧。就像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如果当别人一质问,他答不出来,赶紧收摊溜走,这是最有道德的表现了,我觉得可以颁一个“诚信商家”奖给他,甚至评他一个“十大感动人物”也不为过。

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回应往往是这么两种:一种是当质问的人透明,你说你的,我什么也没听见,还继续卖我的矛,卖我的盾,继续吹它们如何了得。另一种是叉腰骂回去:我的矛就是可以刺穿一切盾,我的盾就是一切矛都刺不穿,我就这么说了,咋的了?你咬我吗?来呀来呀来咬呀!当然,还有一种办法,更直截了当,就是一矛把多嘴的人捅死,从此没人唧唧歪歪的啰嗦,耳根清净了,天下太平了,我就可以继续安心卖我的矛和盾了。

这年头,自相矛盾也要理直气壮

图:饭团(来自网络

被人质问后就灰溜溜收摊走人,在现实中确实非常罕见,属于理想主义者。现在我在网上买了个假货,都不敢给差评,卖假货的店家比我还理直气壮,一天无数电话打来,要我取消差评。如果我还不屈服的话,他就装个拨电话的软件,一分钟打一次我的电话,直到把我逼疯为止。所以,和人辩论,别找他自相矛盾的话来说事,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