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面,曾称中流沙,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我们讲讲沙面的故事。

粤岭讲故事||昔日沙面烟花地

       说到沙面,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浪漫”、“洋楼”、“西餐厅”、“咖啡館”等关键词,或者是它成为租界的那段历史。但其实,沙面远远不止这一些,它曾经还是个灯红酒绿的地方。沙面在古代是江心洲,原称中流沙,自古以来,这里一直是广州对外通商要津。清代时沙面北岸和东岸已和大陆沙基相连。因沙面与岸之间水浅,成为水上居民区。到了后来,十三行兴盛期间,它还成了烟花河寨。袁树《红豆村人诗稿》就提到:“(沙面)周回十余里,为花船聚集之所,游人驾小舟,婉转于花船丛杂中,谓之打水围。”如今的“拍拖很浪漫”和当年的“夜场无真爱”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对比。

粤岭讲故事||昔日沙面烟花地

袁树

       古代的沙面不但是红灯区,据说还有神仙。传说,沙面对出的白鹅潭底,有一个水中洞穴。里面有一个童颜白发的老人和他的两只爱宠——— 白鹅。有次有个打鱼人因为要追捕一条大鱼,于是乎潜水入江,在水底目睹了老人和白鹅。然而,自此之后,再次下江探秘的人都无缘见到了。对于这位神仙的身份,坊间认为是明朝正统年间的农民义军头领黄萧养。当年他起义失败,被朝廷兵马逼至白鹅潭,后来因中箭堕江,忽被神鹅载去。

粤岭讲故事||昔日沙面烟花地

        沙面还有广州最年轻的古桥,就是西沙面桥。它是1861年签订《沙面租界条约》后建的“洋桥”,历史仅100多年,是广州最年轻的“古桥”。除了西桥,还有东桥,西桥又被称为“英格兰桥”,东桥又被称为“法兰西桥”。在沙面为租界的年代,两梁桥分属英、法两国占有。解放广州时,还出现过抢桥事件。抢桥的胜利,是当时我军控制广州城的重要一着。

粤岭讲故事||昔日沙面烟花地

西沙面

       除此之外,沙面还被视为一个风水宝地。珠江水从西面流过来,到这里分为两支,一支向东,一支向南,三水汇聚,形成向东北环抱的格局。正正应了堪舆书中所讲:“龙分两片阴阳取,水对三岔细认踪。”三岔水所在之处,就是“生气”聚集之地,对经商最有利。 

粤岭讲故事||昔日沙面烟花地

珠江

       沙面的奇闻又何止这些,例如沙面有个专门供奉圣母的教堂———露德圣母堂,又譬如是1924年震惊中外的维多利亚酒店炸弹案…..沙面,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中国人的故事里,洋溢着西洋风味。

粤岭讲故事||昔日沙面烟花地

露德圣母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