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爸阿妈辈当年的livehouse是怎么样的?

七月份,东方宾馆举办了一场帐篷音乐节,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勾起了不少老广州对于音乐茶座的集体回忆。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实际上,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饮夜茶+听靓歌正是当时广州人最趋之若鹜的“夜蒲”方式

当年广州的音乐茶座曾经有多兴旺?后来又为什么会逐渐凋零呢?

01

萌芽时代

近代广州的音乐茶座,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的音乐茶座主要表演粤曲

早期茶楼只经营饮食,有些民间艺人常到茶楼向茶客表演粤曲,然后拿着一个箱子向茶客求打赏。

后来茶楼老板发现粤曲演唱能吸引客人,便在茶楼中设一座小舞台,邀粤剧名家前来演唱,粤曲音乐茶座便这样建立起来了。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民国时代,粤曲音乐茶座在广州更加盛行。在广州爱群大厦附近,陶源居酒家、荣华楼等好几家餐厅都纷纷开设。

此类音乐茶座有力推动了粤剧的发展,不但成就了徐柳仙等曲艺人才,还培养了一大批粤剧爱好者听众。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然而到了50年代后期,由于大时代的来临,音乐茶座被批判为“小市民的生活方式”“清闲阶级去的地方”,于是音乐茶座也渐渐寂寥了起来。

02

黄金时代

不过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80年代广州音乐茶座开始复兴,甚至作为领头羊,在全国引领起文化娱乐风潮。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1980年,内地第一个表演流行音乐的“音乐茶座”在东方宾馆诞生。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当年,位于在广交会对面的东方宾馆专门接待外宾,为了丰富外宾的夜生活,该宾馆便尝试开办小规模音乐茶座。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起初,该音乐茶座只在广交会举办期间开放,一年两次,每次办一个月。并且,只有持“外汇券”的外宾们才能入场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由于反响非常热烈,1980年3月,东方宾馆开始把音乐茶座作为一项常态业务运营,全年营业,且广大市民皆可入内。

市民花钱买一张票,就能进来边喝茶吃点心、边听歌,票价还包括了茶座提供的饮料和小食。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而在当年,广州的民众一个月工资不过20~30元,一张音乐茶座的门票便要6块钱,这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高档的娱乐消费

虽然如此,这依然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东方宾馆音乐茶座的筹建者吴国材曾回忆:“客人又是欢呼、又是敲茶杯、甚至站到桌子上,‘安可’到根本停不下来,我们完全没预料到。”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音乐茶座叫好也叫座,逐渐成为全广州乃至整个广东餐饮空间的娱乐标配。当时广州宾馆、白云宾馆、华侨大厦、新亚酒店、省迎宾馆都陆续开办了音乐茶座。

1981年时,广州全市56家音乐茶座的听众总数相当于全市影剧院观众的总和,1984年广州音乐茶座的数量更是达到了75家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广州的音乐茶座的兴盛,除了与广州人爱叹茶之外,亦与广州当时的流行音乐发展脱不开干系。

随着大量港澳同胞回乡探亲和投资,港台流行音乐在广东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落地生根。全国第一支轻音乐乐队“紫罗兰”在广州建立,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诞生……这使得广州一度成为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的先驱。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同时,受到港台流行音乐的影响,不少来自于广州各大文艺团的茶座歌手们亦纷纷转型。

无论是演唱风格还是代表曲目,当时的茶座歌手都与港台流行歌星很相似,因而便诞生了一批“广州港台歌星”,如“广州郑少秋”陈浩光、“广州罗文”李华勇、“广州刘文正”吕念祖、“广州邓丽君”刘欣如等。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流行音乐的传入与发展为广州音乐茶座提供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03

野蛮生长

音乐茶座不仅满足了广州人的精神需求,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也有不少积极意义。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一方面,音乐茶座培养了艺术人才。音乐茶座为大批缺乏实践机会的演员、乐手提供了锻炼提升的平台,成为了流行歌手的孵化地。

“金童玉女”毛宁和杨钰莹、黄绮珊、那英、李春波、金学峰等歌星都是在广州音乐茶座出身的。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另一方面,音乐茶座配合旅游事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由于80年代国内实行双货币流通制度,外汇券的使用区分了外国人与中国人的身份,因此一些消费场所如东方宾馆、友谊商店等都会趁机提高价格

与此同时,那是一个“全民创收”的年代,音乐茶座的收入十分惊人——1984年,广州70多家音乐茶座的总收入达到了2000万元,平均每家收入近30万元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虽然音乐茶座的积极意义不少,但由于当时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管理较为粗放,因此也显得乱象丛生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例如,一些演出队伍为了赚外快而临时组合,宣传极尽夸张,但歌手水平参差,演出的质量自然强差人意,被歌迷狠批挂羊头卖狗肉。

另外,轻音乐队“重口味”,年轻人“唔劲唔听”,也是当时音乐茶座的普遍现象。一些演员或酒家为了“卖座”,不惜迎合少数人的低级趣味,如男演员唱“劲”歌,表演狂荡粗俗,追求刺激;一些女演员唱“软”歌,扭捏作态、卖弄风骚,讲求挑逗性。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著名乐评人金兆均曾对“轻音乐队”的“重口味”大为惊讶:

“这‘轻’字大成问题,因为现场的音量足有120分贝以上,令人耳膜及心脏觉得十分难受。歌星更是劲歌劲舞,或穿梭于台上,或漫步于烟雾之中,强烈的彩灯变幻莫测。”

同时,茶座内也存在秩序混乱的情况,如观众场内打纸炮、吹口哨、喝倒采等,对于其他想静心欣赏音乐的观众造成不良体验。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不少宾馆酒楼因为出得起高价,因此就常常在官方文艺演出团体中重金挖角,让歌手晚上来“炒更”(走穴)。

于是,广州市文化局就在1985年印发了《关于加强音乐茶座演出团队管理的通知》,当中列出多条规定。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所有的新生事物,都是在无序中萌芽,然后逐渐在有序中发展,音乐茶座也一样,经历了整个80年代,音乐茶座已经成为经历了改革开放的那辈广州人不可磨灭的集体记忆。

04

逐渐凋零

官方在描述改革开放初期时,常称音乐茶座是“文化开放的时代标签”。

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这个红极一时的休闲娱乐方式,却在广州逐渐销声匿迹。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首要原因就是更丰富的娱乐方式出现,例如歌舞厅、卡拉OK,逐渐挤压了音乐茶座的生存空间。

1983年至1988年间,东方宾馆与日本国际开发交流株式会社合作,共同开办了国内第一家卡拉OK

除此之外,1984年8月,歌舞厅在广州诞生了。这种歌舞厅既设有轻音乐的演出,又设有舞池,宾客可在欣赏演出之余,跳交谊舞自娱。华侨酒店音乐厅、迎宾馆歌舞厅、广州歌舞厅、友谊舞厅在当时大受欢迎。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歌舞厅、卡拉ok的出现使人们不再是被动的观众,而成为了载歌载舞的主动者,对不少广州人来说,这相比于音乐茶座具有更大的乐趣。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其次,广州流行音乐的衰落也是一大原因。由于娱乐产业不成熟,造星能力不足,大批优秀的词曲作家、音乐人、歌手纷纷离开广东,要么北漂京城,要么南下香港。

90年代末,当媒体宣告“广州最后一个一线歌手金学峰签约金轮影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时,广州流行音乐难复从前辉煌,音乐茶座的盛世也随之告一段落。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金学峰,图源网络

05

余音袅袅

如今,广州仍设有音乐茶座的茶楼酒家已经所剩无几,据我们搜集的资料,目前能找到演出粤曲的还有荣华楼,演出流行歌的还有东江艺都酒家……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图源网络

为了撰写这篇文章,我们走进东江艺都酒家,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岁月的痕迹

台上的歌手、乐手多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他们表演的多是80、90年代的经典流行歌。舞台铺上红地毯,闪耀着一束束彩色的灯光,整个场景极为“复古”。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在这里,你还能感受到一些熟悉的人情味。

街坊会直接到台前给歌手送上利是或现金,歌手回应“谢谢梁伯,今晚吃得开心”,感谢自己忠实的听众。

歌手表演后,还会到相熟观众的饭桌中坐下聊天,“吴姨今晚坐果度啊,今晚各位都坐得好散喔”……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看到舞台下的观众同样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街坊,我们不禁担心,日后随着歌手、听众的老去,仅存的音乐茶座在未来的广州是否真的会完全消失呢?

逐渐凋零的广州音乐茶座:曾见证着那个回不去的八十年代

邻桌一位60多岁的退休阿姨告诉我们,她和朋友每周都会来捧场一次,她对我们说:“后生女,我第一次去听音乐茶座嘅时候,都系同你哋依家咁大咋!但我哋嗰个时代,真系充满住希望同朝气,边会惊搵唔到工、买唔起楼?只要肯动脑肯勤力,真系做咩都搵到钱嘎!

此时,舞台上的歌手开始唱起那首80年代的粤语金曲《每当变幻时》,阿姨仿佛又穿越回到那个音乐茶座的黄金时代……

各位自己友,

你对音乐茶座有哪些回忆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