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份广州疫情才刚受控,八月份南京冠疫情又起,还传到了多个省市。在疫情的连番打击和阴霾笼罩下,不仅多家旅行社传出倒闭消息,就连不少已经做了几十年广州街坊生意的茶楼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生意不好导致茶楼结业,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在广州餐饮界的历史上,却有一家经营了两百四十年的茶楼,却被认为是因生意太好才倒闭的,这就是以小凤饼而驰名的成珠楼了,而其中还蕴含了一段令人毛骨悚然的闹鬼故事。
据记载,成珠楼开业于1745年,当时正是清朝乾隆十年,比现存广州最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茶楼陶陶居开业还早了135年。
01
两百年老字号茶楼为何会出在河南地?
成珠楼旧址位于现在的海珠区南华中路,紧邻海幢寺,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住宅楼盘了。
广州旧时出名的茶楼酒楼,比如莲香楼、大同酒家、大三元、惠如等基本都开设在西关和越秀,但在清朝时还比较隔涉的河南地为何会出现一间广州历史最久的茶楼呢?
原来,早在清朝中期,广州河南地的漱珠涌一带已经有不少富商在此买地建立府邸庭院,这里与洋商做生意的十三行也仅仅一江之隔,但相对于城内却更为清净开阔。伍秉鉴、潘有度、卢观恒、叶上林此四大富豪的庭园别墅都建于此。
▲旧时的漱珠涌,图源水印
成珠楼最初叫成珠馆,是伍秉鉴家族用来接待客人的地方,这有点像现在的私人会所。但后来,漱珠涌一带人越来越兴旺,逐渐发展成为两岸客栈酒楼林立的“广州秦淮”。于是,伍家干脆把它对外开放,做茶楼生意。
▲伍家花园,图源水印
但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伍家就衰落了。成珠楼被卖到一位吴姓商人手中,更名为“成珠饼家”,兼营茶楼和外卖。之后,它又被不断转手易主,直到光绪年间,才有叫梁殿华接手,起名为“成珠楼”,并推出镇店之宝“小凤饼”。
梁殿华把成珠楼优化成典型的茶楼格局:一楼前铺后厂,二楼设桌椅便于茶客畅谈。成珠楼不仅在现场售卖糕点,还在节庆、婚嫁时接单批发并送货上门。
1928年,梁氏二代接手后,一方面把成珠楼的经营面积扩大到600平米,并花费重金把成珠楼里里外外装修了一番;另一方面聘请有名的点心师傅主理,并为小凤饼注册商标并进行重新包装。
▲图源水印
而且,他们还颇有营销意识地在国内国外的报纸、电台上做广告宣传。当初广告词流传甚广:“老乡老乡,几时出省城?省城最有名,成珠鸡仔饼,你去省城最紧要买鸡仔饼。”当时不少华侨回穗探亲,都会专门到成珠楼买小凤饼作为手信,就像现在大家去澳门都会带回牛肉干、杏仁饼作为手信那样。
▲图源品城记
尽管后来经历过了因修筑马路而与广州地政局发生的拆迁官司,以及之后艰苦的抗战岁月,但成珠楼凭着驰名省港澳的口碑,依然屹立不倒。1945年抗战胜利后,成珠楼依然不断扩张,还把分店还开到了澳门。
其实,成珠楼之所以会在清末至抗战胜利以来大半个世纪的生意都蒸蒸日上,除了是梁家经营得当之外,与其当时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也不无关系——附近是富商聚居,提供了高消费力的食客;而漱珠涌可以直通珠江,未有海珠桥之前正是来往广州河南河北最重要交通节点。另外,著名古剎海幢寺又近在咫尺,香客游人纷纷,自然食客不绝。
▲清代海幢寺北门,图源网络
▲当时的地图,图源水印
02
成珠楼闹鬼事件是怎样越传越烈的?
1946年,成珠楼举行开业二百年周年庆典,一时轰动广州。这应该算是成珠楼最美好的时候了。但遗憾的是,人生有起有落,生意也是难免如此。
1956年之后,公私合营开始,梁氏家族退出了经营,当年省港澳乃至海外客人源源不断慕名而来的日子早已不复存在,日常也只能服务本地街坊。
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成珠楼在1985年9月20日重新翻新装修后,迎接四方食客。然而这间240年历史的茶楼却仿佛遭遇了诅咒一样,仅仅在过了19天,就因为发生了一场震惊广州的大火而毁于一旦。
▲火灾现场图,图源网络
据记载,10月9日19时50分左右,当时成珠楼内一对新人正举办婚宴,席上正是觥筹交错,忽听有人大声惊呼:“着火啦”!不一会,底层通至二层的木楼梯上已燃起一片大火,通道被封堵,三、四层楼上的食客和职工只能沿着楼层外的水落管往下滑,甚至冒险跳楼逃生。直至发生火灾后大约十五分钟后,才有人想到报警,直至21时47分,消防员才将火救熄。
这场大火不仅令这座四层高的茶楼烧通顶,更是造成了8人死亡,24人受伤,死者中还有新娘。
一间历经240年的传奇茶楼,重新装修开业不足一个月,却在举办婚宴的时候被烧毁,乐极生悲,这场大火在老一辈的广州人之中,产生了不少神秘诡异的都市传说。
关于起火原因,有懂堪舆的老人家说这是“火烧旺地”,这地方财运太旺了,旺到装不下,就引发火灾而烧掉。而且成珠楼的门柱有两对红龙缠绕而上,风水师讲“火龙骑楼柱会引火”,这是犯了忌讳。
▲成珠楼两侧有火龙,图源网络
另外,还有传说指,成珠楼办喜宴当天,酒楼经理贪图生意,就还在楼下为另一帮客人摆解秽酒,结果红白事一冲撞,就引发大火一发不可收拾。
关于这场火灾,除了风水玄学的传说,还有毛骨悚然的鬼故事。
传说大火发生后的头七,新郎去成珠楼门前烧纸拜祭新娘,结果差点被从天而降的木头砸死。有人煞有介事地说,这是冤死的客人要索命,但新娘不舍得新郎受到伤害而出手相救,这才没有砸中致命要害。
还有说住在成珠楼附近的街坊,会在月黑风高的半夜,听到迎亲的唢呐声,然后看见迎亲队伍停在成珠楼前,这怪异景象会直至天亮才消失无踪。
即便在成珠楼之后重修的过程中,也曾传闻怪事不断,像连粤语都不会讲的木工在装修过程中,忽然撞邪,竟然跳上桌子,字正腔圆地唱起粤曲来。
其实,这类都市传说多是穿凿附会的市井之谈,即便讲迷信,成珠楼旁边就是千年古刹海幢寺,难道还镇不住各种邪门?
据事后调查显示,成珠楼大火本是一场本可避免的人祸——装修时电线的安装不符合规范,因此引发短路着火,茶楼装修材料的易燃性加速了大火蔓延,而逃生道路的堵塞,也令人们难以逃生。
当时广州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成珠楼的大火,为广州人敲响了警钟,从此政府对楼宇的消防逐渐建立起验收标准以及定期检查制度,避免再有类似惨剧发生。
可惜的是,这场大火让成珠楼240年的风貌毁于一旦,关于成珠楼的照片和资料也一并烧光。我们现在只能从1984年拍摄的电影《雅马哈鱼档》之中,窥见一点当年成珠楼的旧貌。
在1990年成珠楼也进行重建,并改名成珠酒家,而复业之初生意也颇为火爆;但好景不长,到了1996年成珠楼已经债务缠身,2000年终告资不抵债,只能关门结业,物业也被法院拍卖抵债。
2002年东江饮食集团买下了成珠楼物业,但因为“成珠楼”招牌并没有买下来,原址开放的酒楼只能是“鸿星海鲜酒家”。2006年,地块被拍卖作房地产开发。260岁的成珠楼,从此就这样彻彻底底地在广州地图中消失了。
不可否认,成珠楼的最终结业,与旧有经营体制下不再适应市场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关系,但随着广州的商业中心逐渐东移,南华中路一带在交通和商业上的重要性也不断降低,这也决定了成珠楼难以再现昔日辉煌。
03
驰名省港澳的小凤饼现在还吃得到吗?
有着两百多年传奇的成珠楼,虽然已经在广州彻底消失了二十多年,但幸运的是,驰名的小凤饼,却被保留了下来。
▲小凤饼,图源品城记
2002年,成珠酒家的下岗员工为了维持生计,就在成珠楼原址的对面开了一家专卖小凤饼和五仁月饼的饼家。
直到今天,这家店铺还在顽强营业,很多广州街坊挂念这口味道时,就会跑到南华中路买上一包过口瘾。
▲图源水印
这块小小的饼到底得有多好吃呢?在成珠楼200周年时,书法家麦华三曾写诗夸赞小凤饼:“小凤饼,成珠楼,二百年来誉广州。酥脆甘香何所从,品茶细嚼似珍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凤饼,它是谁发明的?至今依然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是,小凤饼是伍秉鉴家里一个叫小凤的丫鬟无意中发明的,在偶然的机会上拿出来招待宾客,结果大获赞赏,从此“小凤饼”的名声就逐渐被传开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这小凤饼是成珠楼的老板梁殿华从一个小贩手中买下了配方,然后再让自家的厨师改良,定型出了现在的“成珠小凤饼”。
而小凤饼传承人薛锐明则说,小凤饼是出自成珠楼师傅之手。咸丰年间,有一年成珠楼的月饼销路不好,但月饼馅料已做好。为了不浪费师傅们就拿馅料压制成饼,没想到发现了新大陆,这饼吃起来十分可口。于是就尝试拿卖出去,结果受到了追捧。
▲小凤饼传承人薛锐明,图源水印
小凤饼来源的故事虽是五花八门,但受欢迎的原因却是其薄身脆口,经过烘烤后水分少,高糖高热量,存放时间长不怕变质,很适合作为远行的干粮。成珠楼又在海幢寺码头附近,常有坐船的海商到访,自然容易将小凤饼带到世界各地。
小凤饼如此美味,原料却非常简单:只有面粉、花生油、糖、盐、潮州粉、白芝麻、榄仁、瓜子和冰肉。其中的潮州粉和动辄几百块一斤地榄仁,就是小凤饼与一般鸡仔饼拉开差距的秘密了。潮州粉能让让饼身不容易碎,而榄仁的清香和柔滑的坚果油脂,极大地丰富了小凤饼的口感。
▲图源水印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的口味早已不同。以前因为食物不多,大家对高油高糖的食品十分着迷,但现在提倡健康饮食,因此小凤饼里的肥肉、花生油和糖的量也减少了三分之一。
尽管成珠楼已经不在,但当我们在南华中路买到一包新鲜出炉的小凤饼时,还能缅怀一下,这间在广州经营了两百四十年的传奇茶楼……
各位自己友,
哪间已倒闭的老字号是心目中最遗憾的?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一下!
参考文献:
【1】广州文史网 . 成珠楼:浴火小凤,艰难重生
【2】广州文史网 . 广州成珠茶楼概述
【3】DEMONVAN . 可能是最完整的成珠楼历史
【4】DEMONVAN . 我不是普通的雞仔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