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餐饮界的“奥斯卡”——米其林将发布其首版《广州米其林指南》。

在此之前,广州曾在2009年和2010年相继落选《福布斯》“世界十大美食城”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美食之都”评比。

“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似乎也因为这两次落选蒙上了一层多年擦不掉的“灰尘”。

作为“大吃省”的首府,“食在广州”这张名片一直与广州相伴而生。广州饮食文化究竟为什么能够在全国甚至海内外独树一帜?这些年,它又正在经历了什么样的流变?

本期,让我们走进食在广州这块金字招牌,仔细品一品何为“广州风味”?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在某乎上,关于广州美食,被讨论最热烈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说‘食在广州’,而不是四川?”。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其实,“食在广州”的后半句该接什么,一直是坊间调侃“广州美食”的一大“惯用手段”,比如“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食在广州,味在四川。”“食在广州死在柳州(你是个什么东西???)……

相比依靠“麻辣火锅”“酸菜鱼”名满天下的“川菜”,这些年来,广州本土粤菜的发展确实不尽如人意。

在大多数人眼中,肠粉、糖水、炒牛河等隐秘在小街小巷中的民间美食才是“广州美食”的代表作。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虽然在以往的评比中,米其林在中国菜中偏爱粤菜,甚至在2016年的上海站评比中将唯一的“三星”颁给了主打粤菜的唐阁。但仍有不少人认为“米其林”在缺少“高端餐饮”的广州根本评不出一家能达到“三星”等级的店。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然而,广州又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肥宅快乐城”。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广州已有12.6万家餐厅,广州人均年餐饮消费达到4143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以上。

在这里,你不仅能吃到式样丰富的“来穗标配”——早茶,能轻松探到“物美价廉”的各种小馆子,还能吃遍世界各地的顶尖美食……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作为千年商贸之都,广州的“饮食文化”当然与它得天独厚的“商贸基因”脱不了干系。

所谓谈生意,总不能蹲到大街上啃着两个馒头就盘算起来。于是,有茶饮,有位坐的茶楼成了最早的情报交易场所。

慢慢地,生意越谈越大,喝几盅茶,已然不太能满足相谈甚欢的生意人们了,于是有些茶楼则会提供几道精致“茶点”,以满足客人需要。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现代早茶)

 

而由于在信息、交通不发达的年代,情报信息只有及早到手,方能发挥最大效用,于是,“饮早茶”成了岭南地区人们的一大习惯。

随着南北方交流逐渐增多,许多富有北方特色的菜品和烹饪技术也来到了广州,经过当地大厨的改造,成为了地道的广式菜肴,广州菜(又名广府菜,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粤菜的代表,发祥地广州。)初现雏形。

在清朝末年,由于清廷腐败,不断通过各种手段压榨广州“十三行”商人充盈国库,加之外来侵略日盛,“内忧外患”之下“十三行”只能分崩离析。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不少广州商人携家眷前往“新口岸”上海“讨生活”,一并带去的,当然还有广州的“饮食传统”。一时间,广州商人所开的粤菜馆成为了上海滩一颗璀璨的明珠。

与此同时,前往南洋、欧美等地从事商贸业的广州商人也在“生根发芽”的同时,让“广式美食”在各地“唐人街”竞相开放,“食在广州”由是响遍全球。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广交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在广州举办,越来越多的外商进驻广州,也带了来自他们家乡的味道。“食在广州”的含义逐渐转变为“地道粤菜+全国美食+世界各地美食”的三重意义。

所以,下次再有人问你为什么“食在广州”时,请把上文所言一字不漏背诵下来!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广州人真的什么都吃吗?不是!不是不是!乘以身份证号码的N次方!

广州人不单只不是什么都敢塞进嘴里,还在“吃”这件事情上,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和完美主义追求。

走在广州街头,你也许看不到太多的豪车名表,看不到身光颈靓的漂亮少妇,但千万不要以为是因为广州人太“惜财”,以至于不肯花钱享受。殊不知,街边穿着“背心+孖烟囱”套装的低调阿伯分分钟是某“千万富翁”。

深藏不露的广州师奶,更是个个手握绝不外传的“家传菜谱”,无惧“日日煲靓汤”高难挑战,甚至能够根据节气与家人“上火指数”,精心搭配从饭前靓汤到饭后糖水的“定制化”食疗套餐。让你在不知不觉之间受到山药、当归、枸杞、眉豆、薏米、雪耳的全方位无缝滋润,抵抗岭南地区特有的“湿热病症”。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以“尊重食材”为最高料理奥义的广州人在食材的选择方面可以说是非常的一丝不苟,甚至把生死置之“肚”外。

犹记得,在禽流感疫情反复爆发的节点,广州市政府力排众议在市内推行“禁售活鸡”的规定引发了民间激烈的反对。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为了吃到一只“有鸡味”的“白切鸡”,不惜在周末驱车远赴农村的广阔天地,只为吃上一只“走地鸡”。毕竟在他们心中,“冰鲜鸡”与“活鸡”之间简直差了1800万个“菊姐”。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前段时间让广州陷入“宕机”状态的“19小时大暴雨”,不仅让全国人民再次见识到了恶劣天气的恐怖之处,也让活在段子中的广州市民再一次凭着“洪水里淡定吃早茶”荣登“吃货C位”,真不愧为我“大吃省”的骄傲。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广州不像京、沪,拥有林立的“高级餐馆”,不像川渝湘,有着品牌响亮、调性鲜明的“特色大菜”,但广州有着最挑剔的食客,最爱“以吃会友”的市民,和深埋在味蕾中对人间烟火的真切热爱。

至于什么米其林不米其林,“XX美食之都”、“X大美食城”,不过是平凡生活中的一点点缀罢了……

倒是近年来,口味偏淡的粤菜在川系、湘系等“网红品牌”的“重口味围剿战”中略有“失宠”,而深陷“经营困境”多年的大同酒家、利华、醉琼楼等传统粤菜馆子也相继“关张”,更让“老食客”们扼腕叹息。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于作者。)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

本期撰文

哀酱

一个在洪水中都不忘保护炸鸡的吃货女孩


“食在广州”是不是名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