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返去旧屋嗰边,发现细个食开阿间巷口牛杂档已经唔喺度,原先人来人往嘅巷口,如今已经水静河飞。
以前小学放学,经常去牛杂档,整串鱼蛋或者食五蚊牛杂先返屋企,成日畀阿妈话出去食埋啲蜡杂嘢,呢啲仲好似系琴日嘅事。
当时想发条朋友圈感叹下时光荏苒,输入法弹出嚟两个候选词——「大牌档」、「大排档」,咁究竟应该选边个?
「大牌档」从边度嚟?
「大牌档」一词源于二战后嘅香港,当时百废待兴,政府为咗安抚战争伤亡人员,增加就业机会,于是向小型熟食档派发特别经营牌。
小贩牌照分为固定和流动两种,前者称大牌,后者称小牌,「大牌」与「档摊」结合,就诞生咗「大牌档」一词。
香港有唔少出名嘅酒楼食肆,都系从大牌档起家,比如中环嘅镛记酒家,其前身就系一档咖啡茶档。
「大牌档」奇趣嘅往事
1.香港市政府对大牌档嘅营业面积、枱凳数量都有严格规定,“大牌档”允许设两张枱,每张枱附设四张凳。
2.香港早期嘅大牌档多数专卖一种食物,几间大牌档集中一齐经营,所以客人可能喺一间大牌档点咗个烧味饭,仲要特登去另一间要杯红豆冰。
3.后期大牌档先出售多种食物,所以有学者认为,大牌档其实系香港茶餐厅嘅雏型。
4.传统大牌档好少以纸张落单,客人点菜之后,埋单直接按碗碟颜色、数量嚟计算。
后来点解又有「大排档」?
改革开放之后,「大牌档」一词传到大陆,慢慢衍生出另一个词——「大排档」,至于点解会将“牌”变成“排”,就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有唔少人觉得大牌档有「一大排」枱,适合「一大排」人吃饭,就潜意识将「大牌档」异变为「大排档」;
第二,喺大陆,「大排档」嘅意思其实不等同于「大牌档」,「大排档」系指设于路边、简易廉价嘅大众餐饮食肆,唔一定要攞正牌经营;
第三,香港有「排档」一词,指嘅系几个大牌档集中排列,后来有人将两个词合并为一个,变成「大排档」。
▲王泽漫画
由于「大牌档」与「大排档」读音相同,形容之物又相近,加上官方冇统一说法,后来大家都混淆咗两个词,亦都唔再纠结究竟系“牌”定“排”。
(为叙述方便,下面统一使用「大牌档」)
广州「大牌档」,仲剩几多?
大牌档系一样令人又爱又恨嘅嘢,虽然佢实惠抵食、出品够镬气,但系佢始终涉及卫生隐患、环境污染、噪音扰民嘅问题,政府必然会插手管治,所以当城市喺度进步,大牌档嘅生存空间随之被压缩。
身为「大牌档」诞生地嘅香港,目前攞正牌嘅大牌档都不过廿几间。
而广州同样如此,大牌档嘅规模肯定不如八九十年代嘅鼎盛时期,因为大部分大牌档转为室内经营或者移居内街。
依家我哋见得比较多嘅大牌档,应该系街头巷尾嘅牛杂档或者神出鬼没嘅宵夜档,而有啲宵夜档都好鬼精,日头同一般小食档一样经营,夜晚就会摆出街道,吸引觅食嘅“夜猫”。
我相信,喺每个人屋企附近,仲有那么一两间无可取代嘅「大牌档」。
佢哋陪伴你度过唔少空虚寂寞嘅夜晚,医饱过你个半夜准时打鼓嘅肚,成为你喺广州最美好嘅回忆之一。
你心中嗰份「大牌档」嘅味道,仲喺唔喺度?
素材出自维基百科、文汇报等
羊城网负责整理编辑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