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西关系,对唔海珠……
最近,有网友发现汕头著名打卡点“小公园”内,有商家销售一款文创产品——写着“捏一个吉”的环保袋。
相信很多广州人或外地游客都对这句话不明所以,猜测这难道是吉祥的祝福话?
▲图源水印
然而,这四个字其实是潮汕本地的一句粗口。有潮汕网友解释,“捏一个吉”是潮汕话“领姨个紫”的谐音,普通话翻译过来就是“nmgb” 。
之后,市场监管部门对该店铺进行查处。商家表示,其通过网络少量购买该文创产品进行线下销售,卖出了十几个。该店铺目前已停业整顿,并下架该商品。
▲售卖该产品的店铺,图源网络
不过,对于这件事大家却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该产品只是玩粗口谐音梗,开开玩笑,无伤大雅;有人则认为将不文明用语印在城市文创上,既低俗,又贬损了城市形象……
01
当粗口成为了设计的创意
实际上,在广州亦有商家将粗口谐音Gag与文创结合。广州某书店曾推出文创帆布包,包上印刷地名谐音梗,其中“对唔海珠”和“有西关系”就惹来争议。
▲图源网络
有喜欢该产品的网友,认为“有意思”、“玩下啫”,也有网友表示作为海珠区人,觉得被冒犯到,还有网友不理解“明明有咁多好玩好笑噶粤语梗,点解一定要用粗口?”
▲网友观点
还有网友发现广州有家餐厅叫“撚手食堂”。“撚”的原意是“捻”,“撚手”有精心琢磨制作的意思,但由于读音近似粤语粗口五杰之一,所以“撚”常被看作为脏话。而该餐厅内也赫然挂着粤语粗口谐音对联——“柑蕉桔梨萝柚,雁鹫雕狸狮狒”。
▲图源网络
在广州,店名打粗口擦边球的餐饮业商家并不少,比如“7就”、“雕狸”、“烧乜春”、“锋味·乜hi都啫·乜7都烧”……店名和店内装饰玩粗口Gag是否合适,网友们同样各有看法。
▲网友观点
去年,一条日本生可乐的带货视频忽然爆红之后,粤语粗口也成为了很多网络视频博主的流量密码。
有人觉得,粗口也是文化,这些视频走红也有助于传播粤语;有人觉得这是拿低俗当有趣,任凭其在网络视频中泛滥成灾,很可能不利于未来视频平台对粤语作品的审核和推荐……
02
粤粗委婉词是怎样出现的?
世界上每种语言皆有粗口,而无论是粤语、普通话还是英语的粗口,都和本民族、本文化体系里最为禁忌的内容相关,其主要成分高度相似,包括性器官、性行为、排泄物以及身份指责,它们是忌讳并且惹人生厌的,因此也是具有攻击性的。
那些专门用来骂人的字眼意思雷同,比如“粤语粗口五杰”,就是与男女性器官、性行为相关的五个字,这种文化特征在世界各地的语言中都广泛存在。
▲粤语粗口五大字,图源网络
粗口的本质正是咒骂、不敬、打破禁忌、发泄负面情绪以及用作加强语气。但由于粗口被视作难登大雅之堂之物,大众为了平衡“想用来表达自己情感,但无法公开讲”的矛盾,创造了许多“委婉词”,比如利用中英文谐音借词、改变歇后语的联想词等等。
比如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就将粗口委婉地融合到台词中。
还有平时广府人常听到的:
士多啤梨苹果橙、香蕉你个Bannana,即诅咒死全家
多嚿鱼,即”多鸠余”
大柠乐,即“大撚镬“
小喇叭,即“屌那妈”
粉肠,即“撚样”
硬胶、硬胶胶,即“憨鸠”
荷兰皇帝,即“好撚劲”(Holland king)
Delay no more,即“屌你老母”
……
很多新式的、由新一代年轻人创作出来的“委婉词”,在网络世界上以各种形式呈现。
03
国内对北方粗口更宽容吗?
潮汕话、粤语等方言粗口谐音梗的使用惹来争议,但北方方言粗口在生活中其实更加常见,大家对此的包容度似乎也更加高。
“牛逼”“屌丝”“卧槽”“尼玛”……这些词语如今出现在微信聊天或社交平台上,大家大多见怪不怪,甚至有些脏话还曾出现在媒体的文章和标题内。
比如,2012年《人民日报》第5版特刊中,一篇名为《激发中国前进的最大力量》中使用了“屌丝”一词;凤凰网曾发布报道专题《屌丝:一个字头的诞生》,腾讯新闻也发表过名为《屌丝:庶民的文化胜利》的文章,而“屌”本身就指男性性器官。
▲《人民日报》原文
不少媒体在报道娱乐新闻时,也将“撕逼”搬上标题,而“逼”本身就是指女性性器官。
在互联网以及现实的交流中,“牛逼”“苦逼”“逗逼”也经常被使用,在不少人心中成为了中性甚至偏褒义的词汇。
脏字的攻击性在频繁的使用中慢慢被消解。《柯林斯辞典》就曾表达过担忧:“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过度使用‘Fuck’,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它作为情绪字眼的冲击力。”
▲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惯用脏话中的禁忌词大规模地被新的常用词取代,这些新型脏话的攻击力大幅削减,在网络环境中几乎成为了稀松平常的语气助词。
比如“我操”这个词产生了“卧槽”“握草”的变体,如今被用于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反应。又比如粗口谐音“草泥马”,因为羊驼蠢萌的形象,逐渐被“洗白”,很多App还自带默认设定的羊驼表情。
▲图源网络
这些被淡化的脏话看起来似乎不那么“脏”,于是引发了更多人的效仿与使用……
04
风趣和粗俗的界限在哪里?
粗口能不能用?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注意场合、对象以及程度。
在日常生活中,偶尔说粗口发泄的负面情绪,是人之常情。英国基尔大学的史提芬斯博士曾进行试验,发现测试者利用粗口发泄时,可以减轻疼痛,有止痛抗压的效果。平时与相熟的朋友以粗口调侃,表达彼此关系亲切,亦无伤大雅。
▲图源网络
但是,在文艺作品、商业产品中,粗口的使用就需要创作者把握好尺度。
在影视和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说粗口”这个标签所代表的内涵,包括直爽、叛逆、泼辣、贴地和反权威。因此许多优秀港产电影中都有粗口对白,但只是作为表达人物情绪的助燃剂,如果单靠从头到尾讲粗口,是不可能吸引观众买票入场的。
更重要的是,香港电影采取分级制度,例如有粗口台词的《毒舌大状》就属于第二级B,即青少年及儿童不宜。
▲图源网络
即使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品,例如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蛙》《丰臀肥乳》也含有方言粗口,但数量不多,目的也是为了体现当地的风俗习惯及风土人情。
至于各行各业的商家,在产品销售和宣传中以粗口字眼或谐音为噱头,就应该更加谨慎。
为了用粗口而用粗口,容易因为低俗、博眼球而令消费者反感,用得好就“得啖笑”,用不好就是冒犯,何不以更正面积极、老少皆宜的方式,展示品牌、城市及方言的文化底蕴?
各位自己友,
你支持还是反对粗口创作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原创文章,作者:Bunn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当粗口创作成为潮流,我们该宽容还是抵制?》https://www.gznf.net/story/121173.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