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早,又踏上了回港的路途,和奶奶告个别,地铁坐到火车东站,转上和谐号,过个关,再坐上东铁,现已颠簸在11路小巴上。大概到了安达臣道的位置,从半山上望向远,望着对岸香港岛上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转过另一边,又望到那座闻名的青马大桥。那一瞬间,总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太喜欢这种俯瞰实体地图的滋味了。可一下子又油然生叹,这个城市有点小,也确实也太挤了吧,她叫香港,尽管从小就在翡翠台里认识她,语言沟通毫无障碍,但她与我,还是有距离的。我最感到亲切的地方,还是我的家乡。


广州永远都系最亲切嘅地方

 

前些天,本想邀请些朋友来广州玩,但朋友问到,广州到底有什么好玩的,我去过几次,但都觉得只是个过路的地方,没什么东西看。我一下子就结巴了,不知道说什么,确实,你问我广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说不出几个。中国这么多城市,论古迹有北京、南京,论现代化有上海、深圳,还有杭州,青岛,成都……跟广州比,广州总是拿不出什么硬的来跟他们较劲。可是我心里有总觉得广州是有东西可以拿的出手的,但又说不出那是什么。作为一个老广,我很不安,不想留给朋友心目中广州就是个充斥着暴发户的文化沙漠,可又不知能辩论些什么。

广州有什么?广州有骑楼。小时在朝天路上学,旁边就是中山六路,这是条瓶颈路,广州中山路一到八,从东山延伸到荔湾,其他都至少双向6车道阔,到了中山六就突然收窄成3车道,什么堵塞碰撞全就发生在这条三四百米的路上,很受交通部门诟病,只因她两旁是广州主干道上所剩无几的骑楼。

广州的骑楼主要分布在老城区,一德路,万福路,中山六路,南华西路,人民南路,恩宁路……应该还有更多,又或已被拆除。其实以前对骑楼是没什么感觉的,大概是因为天天放学都要经过,因熟悉而冷淡了,但近些年报纸天天说保育,以及自己又很少经过那一头了,突然间又觉得骑楼很宝贵了。中山六路的骑楼其实是属比较普通的二层骑楼,比较豪华的要数人民南以及长堤大马路一带的骑楼,皆因那里当年是广州的烟花之地。


广州永远都系最亲切嘅地方

 

骑楼的一楼是沿街商铺,商铺中间有条狭窄的木楼梯,便是上二楼居民住的地方,晴天的时候,居民把衣服挂出窗外,衣服的下面便是川流不息的汽车了,要是下雨,人们便会把衣服晾在骑楼底,骑楼高高的檐底总会引来蛮给力的穿堂风,人觉得凉快,衣服也快干些。

可是,由于经过多年“拆”而未拆的折腾,当然还有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骑楼实际上已经很少有人住了,更多是变成一楼商铺的仓库,即使住了人,也是些生活穷困潦倒的人。骑楼没了她应有的“人气”,没有了“人气”,这种文化不就等于死物,还有保留的价值么?只能说好过没有。唯一庆幸的是,她仍静静地站在那里,无视旁边塞死的车流发出的喧哗。记得我的一位小学老师说过,中山六路的骑楼等到你长大结婚生子,甚至抱孙,她都不会拆。希望是这样吧。

 

广州永远都系最亲切嘅地方

 

广州有西关大屋。其实与西关大屋对应的还有东山洋楼,那更多是民国时期军官领导居住的房子,只因自小很少踏触东山那片,比较陌生,但偶尔的几次经过,都产生了种莫名的敬畏感,印象较深是农林上路,宁静幽深的小路,灰白的高墙,以及长满藤草的房子。至于西关大屋,更多的是旧日广州民间富贵人的居住地。漫步在西关随便一条路,不经意间拐进一条小巷,踏在青石板上没多几步,便看到那传说中的西关大屋。


现在西关大屋保留得比较好的有逢源路,文昌路一带,耀华大街也是很出名的,不过那也是两年前的考察了,现在的世界一日千里……记得当年看《外来媳妇本地郎》就是讲在一户居住在西关大屋里的康家人的故事,有一些对西关大屋的印象也便从那而来。当然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我婆婆的祖屋,它就在光复北路德宁里。婆婆一家可算得上是当年的广州大户人家,8兄弟姐妹,就是住在这里。每当过年,年初一一早第一件事就是来德宁里拜年,8兄弟姐妹的儿孙济济一堂,可热闹了。

 

广州永远都系最亲切嘅地方

西关大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趟笼门,一条条横木就连小孩的头也钻不过去,说实在话我到现在还不懂怎么开,跨过防水的门槛,便是个大概有3,4米高的客厅,非常凉爽,正前方高处是“拜神”的地方,下方是杂物柜,侧边有条木楼梯上二楼,上到二楼又有一个小厅,当然还可以到露台朝外张望,不过其实走在二楼还是有些害怕的,因为总听到地板上的木头咯吱咯吱地叫。不过西关大屋有个不好,就是没厕所,撒个尿都得走到街边的公厕,但可能也因此加深了街坊邻里的交流吧。


不过一切一切渐成往事,现实是,由于婆婆的祖屋是木质结构,多年雨水白蚁侵蚀,在前年开始,大家开始搬走,投靠自己子女,这里也被判成了危楼,想租出去也没人住,唯有几兄弟姐妹凑钱拆了重建,可谁又知重建了的样子是怎么样?没有受到拆迁推土机迫害的西关大屋命运尚且如此,何况被地产商看上的。西关早已成了布满老弱病残的贫民窟,而西关大屋也早已屈身成为他们的寄居所。至于《外来》的剧情也似乎符合社会的变迁,康家人因拆迁离开西关住进了城中村……只希望过多几年,我还能在不经意间,穿过一条青石板路的时候,见到间有人住的西关大屋。 还想写很多,想写广州的绿荫,想写广州的饮茶,想写广州的河涌,想写广州的“拜神”,想写广州的人情味。

时间关系,下次吧。
或许,以上一切只因我的乡土情结,“情人眼里出西施”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