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一向自认乐观的冯叶彩(音),在招聘会投了几份简历后,也承认自己有些焦虑。“总分10分的话,我给自己打5分,算是中等焦虑。”11月20日,在安顺学院“山海心连 启航若飞”专场招聘会上,这位安顺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的大四女生对记者坦言,“比我优秀的人很多,看到他们也没找到心仪的工作,我也受些影响。”

从“送岗位”到“送观念”:一场跨越山海的就业认知“突围战”

冯叶彩的焦虑并非个例。同专业的吴前稳原本有自己的规划,但她发现“规划赶不上变化”——变化来自外界大环境的压力。她现场投出四份简历,有两家企业表达有意向,这让她稍感欣慰,但心里仍有忐忑:“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

为了缓解这份普遍存在的焦虑,一场跨越山海的“援手”伸向了校园。在东西部协作背景下,安顺市人社局联合广州市人社局、广州市国资委等部门,组织30家广州知名企业带着近800个优质岗位来到安顺,为即将毕业的安顺学子提供就业机遇。从广汽集团到越秀集团,这些平时难得一见的大企业把招聘会开到了学生家门口,试图用“送岗上门”的方式为安顺学子破局。

从“送岗位”到“送观念”:一场跨越山海的就业认知“突围战”

“有的专业不太符合,有的工作时间太长。”当追问冯叶彩招聘会上的收获和毕业后的打算时,她沉默几秒后说:“真的不知道,就是很迷茫。”

这种迷茫有着复杂的原因:不想考研考公,想去沿海城市发展,父母却希望她留在省内;想做科研助理,但“本科学历根本不够”;生物科学专业“就业范围本就不宽”,而其他岗位又觉得“不太适合”。“主要是自己没有什么想法,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感觉找到心仪的工作太难了。”冯叶彩坦诚地自我剖析。

从“送岗位”到“送观念”:一场跨越山海的就业认知“突围战”

对于学生的这种心态,常年活跃在招聘一线的企业HR们有着最直观的感知。他们发现,比起岗位技能的欠缺,学生们对职业认知的模糊才是更大的阻碍。

徐博馆餐饮(广州)有限公司招聘主管胡紫珊观察到了学生择业中的一些问题。这家连续8年获米其林推荐的餐饮集团,开出4000元实习月薪——在餐饮业已属中上水平。“很多学生拿了宣传单说‘再看一下’,其实是觉得专业不对口。”胡紫珊理解学生的顾虑,“本科生可能觉得做餐饮‘在家里说不过去’——花了4年读大学,最后去餐饮业工作,传统观念上接受不了。”

从“送岗位”到“送观念”:一场跨越山海的就业认知“突围战”

但她同时指出,学生们对就业市场的认识不够清晰和深刻。“我听到有学生问其他展位:要上夜班?不是双休?除去五险一金,到手有6000吗?——他们对整个就业市场的行情了解不够,却在工作之初就设定了很高的标准。”

持有类似看法的企业不止一家。广州市远之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周廷廷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招聘就像相亲,是双向选择。学生需要先了解市场需要什么、自己能提供什么,建议先就业再择业,找准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够做什么。”

意识到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这种“认知鸿沟”,主办方在传统招聘会基础上做了重要创新——将企业宣讲前置,不仅送岗位,更要送理念、送方法。招聘会开始前,广汽集团、越秀集团等企业的HR走上讲台,分享的不仅是企业信息,更多的是面试技巧、职场认知、行业现状。

从“送岗位”到“送观念”:一场跨越山海的就业认知“突围战”

“增加宣讲会是希望让这些重点企业能够全面展示企业情况,让求职和招聘能够更加契合和匹配。”安顺市就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很多学生不是不想就业,而是不知道怎么就业。”胡紫珊说,“通过宣讲,我们可以现场’诊脉’,告诉他们企业需要什么、如何展示自己、如何调整预期。这比单纯摆个展台效果好得多。”

此外,主办方还精心安排了6场专题讲座,将在11月25日集中举办,主题涵盖“国企HR面试实战技巧”“大学生创业从0到1入门”“性格优势与职业规划”等,通过系统化培训帮助学生建立更清晰的职业认知。

从“送岗位”到“送观念”:一场跨越山海的就业认知“突围战”

安顺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孙向阳在开幕式上对毕业生们寄语:“既要客观认识自身优势,也要清醒规划职业方向,勇敢迈出求职第一步。”这番话既是鼓励,也点出了问题的关键——从认识自己开始,勇敢迈出第一步。

“工作是积累和选择的过程,你连做都不做,一直在给自己设想,那很难。”胡紫珊分享了自己之前找工作的经历,“我当时也迷茫过,但关键是要开始行动,第一步其实无需太过完美。”

彭杨 孙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