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采石留下的7个深达百米的矿坑,如“大地疤痕”般裸露在增城派潭镇的山间。谁能想到,这片曾与美丽乡村格格不入的废弃矿区,如今竟成了碧蓝湖景中游客泛舟的“网红地标”:70米深的矿坑改造为澄澈天阳湖,湖边树屋错落有致,整个度假区高峰时单日接待游客超万人次。
这场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的蝶变,离不开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关于“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战略部署。
据了解,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紧跟省委、省政府的步伐,充分发挥绿色金融领先优势,用金融活水精准浇灌绿色生态产业,向“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核心项目,提供3.95亿元专项绿色信贷支持,让“废墟变金山”的奇迹在“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中持续绽放。
践行“两山”理念 废弃矿坑蝶变生态标杆
广东省政府在“百千万工程”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 “加快废弃矿山、工矿用地生态修复,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化”。森林海旅游度假区的转型之路,正是这一政策导向的生动写照。其前身是增城区派潭镇的废弃石场,长期采矿留下7个深达百米的矿坑,不仅造成土地塌陷、水土流失等地质环境问题,更制约了区域乡村发展。
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该项目紧扣增城区“生态立区、产业兴区”的定位,严格按照广东省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开展系统性治理:通过削坡减载、土壤改良、植被复绿等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将深70米的矿坑改造为澄澈景观湖,最终要把废弃矿坑及周边144公顷土地打造为集矿湖温泉、森林乐园、主题酒店、水上运动、青少年科普、生态康养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
如今,这里已成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核心节点,更是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中“生态修复+产业赋能”的标志性样本。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的3.95亿元专项融资,精准对接项目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需求,为这一“点石成金”的转型提供了持续金融保障,确保“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之路走深走实。
精准滴灌赋能 构建“生态+产业”融合体系
围绕广东省 “百千万工程”“推动县镇村产业梯度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核心要求,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的专项融资聚焦三大方向,助力森林海度假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是度假区提质升级:资金定向用于景区基础设施维护、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创新及智慧服务体系搭建,契合“百千万工程”“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的部署,进一步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
二是生态保护深化:专项支持矿湖水质持续优化、环湖植被带扩建及生态监测系统升级,巩固生态修复成果,呼应广东省“筑牢北部生态发展区屏障”的战略规划;
三是产业链协同发展:通过景区辐射效应,带动周边 6 个村庄的民宿集群、特色农家乐、农产品直供基地建设,推动“文旅+农业”深度融合,让乡村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
聚力“百千万工程”激活乡村振兴多元效能
作为“百千万工程”落地增城的标杆项目,森林海度假区的辐射带动效应全面彰显,生动诠释了“生态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乡村兴” 的发展逻辑。
该项目直接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间接带动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相关产业就业5000个,多数岗位优先吸纳周边村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民生保障效果显著。
其次,广州增城与惠州龙门等地的文旅资源联动,助力打造世界级森林温泉康养目的地。目前派潭镇年旅游收入已突破20亿元,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成为区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
项目探索的“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乡村赋能”模式,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中同类生态受损区域的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也为金融机构支持生态产业项目提供了实践样本。
深耕绿色金融 护航 “百千万工程” 走深走实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始终将服务“百千万工程”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抓手。此次对森林海度假区的融资支持,是该行依托绿色信贷产品体系,精准对接广东省“生态振兴”“产业振兴” 双重需求的具体行动。
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耕本土,聚焦“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建设、生态产业融合等重点领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为更多乡村振兴项目、生态修复工程注入金融动能,与各方携手将“百千万工程” 的政策蓝图,转化为广东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实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作者:小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金融赋能“百千万工程”: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助力森林海绘就生态振兴新图景》https://www.gznf.net/market/157847.html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