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5日,国内专注于芯片间光互连技术企业——光联芯科完成新一轮融资。通过权威媒体报道获悉,本轮融资由两大顶级投资机构罕见联手领投,成为国内光互连芯片赛道规模最大的早期融资之一。创始投资人真知创投继续加持,其独特的深度孵化模式为光联芯科从0到1的起步提供了关键支持。

光互连技术被业内视为突破当下算力瓶颈的关键路径,通过将芯片间短距互连从电转向光,在传输能耗、带宽密度、延迟等核心指标上实现数量级提升。此次融资不仅是对一家初创企业的肯定,更预示着中国算力底层技术架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值得关注的是,光联芯科在短短一年之内已经完成多轮融资。随着本轮融资的完成,光联芯科的OIO(芯片间光互连)芯片量产及商业化进程将全面提速。

两大顶级资本罕见联手,光联芯科获光互连赛道最大早期融资

突破算力瓶颈:从“堆砌芯片”到“光速连接”的系统级革新

当前,AI大模型的飞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吞噬算力。数据中心的定位已超越传统的“机房+电力”基础设施,演进为以算力为核心输出的能量系统。然而,这一系统正面临深层次的效率瓶颈:虽然单芯片算力持续提升,但系统级算力输出却被落后的互连技术严重制约。

问题的根源在于三大本质因素:一是带宽硬件条件限制,数据传输能力不足,导致算力在GPU之间、机柜之间乃至跨数据中心的多层级通信场景中被严重束缚,难以支撑大规模并行计算需求;二是随着数据量爆炸式增长,传输能耗严重失衡,在参数量达数千亿甚至万亿级别的大模型训练过程中,芯片间数据移动消耗的能量已占系统总能耗的九成以上;三是铜质互连已逼近物理极限。

光联芯科的OIO方案直面这一挑战,通过用光信号替代电信号进行芯片间短距互连,有望实现带宽和能效的两个数量级突破。光联芯科CEO陈超在某行业论坛中形象地比喻:“这就像组建了一支顶级的F1赛车手队伍,我们为他们修建顶级的F1赛道,而不是让他们在乡间土路上比赛。电更擅长计算,光更擅长连接,我们做的就是为AI芯片之间铺设‘光速公路’。”

两大顶级资本罕见联手,光联芯科获光互连赛道最大早期融资

这种系统级思维使得国产算力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光联芯科的技术愿景是,“尽管单芯片算力与英伟达有一定差距,但通过光互连技术将国产芯片以超高带宽、超低能耗的方式链接起来,我们完全有可能在‘计算+互连’的系统层面实现超越。”

两大顶级资本罕见联手,光联芯科获光互连赛道最大早期融资

光联芯科CEO陈超(图片来源:行业论坛公开资料)

构建国产算力生态:技术自主与开放策略的双轮驱动

在技术突破的基础上,光联芯科的另一个核心优势在于构建完整国产生态的系统性布局。这一布局建立在三大基础之上:顶尖的研发团队、完整的国产供应链和开放的生态策略。

公司核心团队汇聚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及Marvell等行业巨头的顶尖人才。这支”全明星阵容”不仅带来了深厚的技术积累,更确保了从理论研究到工程实现的快速转化能力,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动力。

两大顶级资本罕见联手,光联芯科获光互连赛道最大早期融资

光联芯科团队在进行OIO芯片测试

在产业落地层面,光联芯科把握了中国在光模块产业已具备的供应链优势,从公司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全链路国产化的发展路径——从芯片设计到先进封装,所有环节均可在国内完成。这一战略选择不仅加快了产品上市节奏,更重要的是保障了国家算力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动荡的背景下,这一特质显得尤为重要。

在发展路径上,光联芯科选择了与行业巨头英伟达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陈超曾在公开演讲中强调表示:“我们选择走安卓体系的开放生态路线,任何国产GPU企业都能接入我们的光互连网络,从而形成真正的国产智算体系。”这一开放策略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光联芯科正逐步与国内多家头部GPU企业展开合作,构建开放的“光速网络”,为未来全国范围的数据中心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值得关注的是,光联芯科的这一发展路径得到了创始投资人真知创投的深度支持。作为创始投资人,真知创投以Venture Studio模式深度参与企业从0到1的全过程,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以联合创始人角色陪伴团队打磨技术与产品、制定战略和验证需求。此次,两大顶级投资机构的联合注资,不仅印证了赛道的确定性,更显示出市场对光互连技术在AI 2.0时代基础设施地位的高度认同。

技术可国产化、系统可扩展、生态可开放——这三者的有机融合,使得光互连不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创新,更有望成为中国AI算力实现弯道超车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在先进制程发展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光联芯科通过系统级创新,或将为国产算力发展开辟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