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届广交会如火如荼,四海客商再度汇聚羊城;彼时,第十五届全运会脚步渐近,南粤大地跃动蓬勃生机。在这“双会”交织的时代节点上,广东外贸正迎来新一轮的结构性变革——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卖产品”到“建生态”,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出海”。

在这条焕新的外贸航道上,金融已不再是背后的“推手”,而是并肩前行的“桨帆”。作为扎根广东、服务实体多年的金融机构,兴业银行广州分行正以其创新的跨境金融与普惠金融产品,为中企“出海”筑桥铺路,为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兴”动力。

“EF账户”破局:跨境融资不再“山高水远”

在坦桑尼亚中央铁路线建设的工地上,机械轰鸣,轨道延伸。这条承载着东非区域经济融合希望的交通动脉,背后有一段来自珠海的金融创新故事。

“过去我们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最头疼的就是跨境融资难、流程长、成本高。”一位参与该项目的中企负责人坦言。然而,兴业银行珠海分行依托横琴自贸区“EF账户”(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创新设计出“主权融资+EF账户”模式,成功为坦桑尼亚财政部提供国际银团融资,实现5000万美元、15年期的出口买方信贷落地。

“EF账户就像一扇‘政策窗’,让境外主体融资不再受地域限制,利率也更贴近离岸市场,真正实现了‘融资不出户,资金通全球’。”兴业银行横琴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正是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在跨境金融领域的缩影。随着广交会迎来全球采购商,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希望借助“一带一路”东风走出去,却常因融资门槛高、外汇管理复杂而却步。EF账户的灵活运用,正逐步打破这一困局。

不止于“大项目”,普惠金融润泽“小企业”

如果说EF账户服务的是“大块头”的跨境基建,那么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的普惠金融体系,则更贴近千千万万正在广交会上寻觅商机的中小外贸企业。

针对中小外贸企业“轻资产、缺抵押、周转急”的痛点,该行推出“跨境电商”“小微企业跨境融资”“跨境资金池”“全球资金管理”等跨境金融领域特色产品,构建起从接单、生产、出货到收汇的全周期金融支持体系。

“我们不仅要让企业‘出得去’,还要让它们‘走得更稳’。”兴业银行广州分行国际业务部负责人表示,“尤其是在当前外贸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灵活的金融工具就是企业最可靠的后盾。”

政策红利+数字工具,ODI登记“一次都不用跑”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一家来自东部沿海地区的T公司正悄然布局海外锂电池产业链。作为世界500强J集团在横琴的新设子公司,T公司从设立到完成境外投资登记(ODI),仅用了不到一周时间。

“过去办ODI,光是内部用印就要跑好几趟,现在通过兴业银行‘单证通’系统,线上传资料,当天就办结。”T公司财务负责人感慨。

这背后,是横琴合作区“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的政策红利,与兴业银行数字化服务能力的深度融合。企业不仅能享受15%企业所得税、高端人才个税优惠,还能通过线上化系统实现“无接触、高效率”的跨境投资流程。

“我们正在推动‘跨境金融数字化’,让企业无论在广州、横琴,还是在‘云端’,都能享受到同样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会交汇,金融与实体共建新时代

当广交会遇上全运会,广东这个“外贸优等生”再次站上世界舞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也进入新阶段。兴业银行广州分行以其“总分支联动、跨区域协同”的服务机制,以及“EF账户+普惠产品+数字平台”的三维赋能体系,正成为南粤外贸企业“稳外贸、拓市场、优结构”路上不可或缺的“战友”。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跨境金融创新,扩大普惠外贸覆盖面,助力广东在‘双循环’新格局中走在前列。”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让金融不仅是‘输血’的工具,更是企业‘造血’的伙伴。”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国际业务客户数超2400户,业务融资余额超270亿元。

在这条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外贸新路上,兴业银行广州分行正以金融之笔,与企业共同成长,书写更多“通江达海”的温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