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里有绿色和褐色的海藻!”
“老师,我的海藻里有扇形的小贝壳,它在动!”
“我看到了好多形状的海藻:有圆形的,有的像个怪物的手,还有的像是尖尖的鹿角!”
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技教育基地的教室里,一堂浮游生物多样性实验课堂上,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国庆期间,学而思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技教育基地联合举办的“深海奇缘·科创青春”2025青少年海洋科学探索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沈阳、广州等城市的30多名优秀学员,在青岛西海岸,通过亲身实践体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海洋科学探索,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庆假期。

青少年海洋科学探索活动开营仪式
此次活动是学而思科学实验课堂教学上的一次创新探索。学而思科学实验课致力于通过实践教学,让学员在动手操作、用眼观察中学习科学知识。海洋科学的探索,将书本上的海洋知识与高端科研院所的研究活动相结合,不仅让学员们学习了海洋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用知识保护海洋环境的热情,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科研工作的艰辛,认识到科学家精神的伟大。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讲解标本
“在这里,在这里,我找到了”,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里,一位学员指着“童鱼”标本高兴地叫了起来。这座标本馆成立于1950年,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海洋生物标本馆,采集范围覆盖中国海域及极地、深海等区域,是海洋科学学习的一个生物宝库。在标本馆,数十位学员听着标本馆讲解员的介绍,带着学到的标本知识,在各个展柜里寻找着自己感兴趣的标本,并认真地拍摄照片,做好记录。同时,学员们也了解到这些珍贵的标本来之不易,科学探索不仅要丰富的知识,也需要克服苦难的精神。

智控深蓝——水下机器人操作挑战
在“智控深蓝——水下机器人操作挑战”课堂上,科研人员为学员们讲解了水下机器人工作原理并演示了水下机器人操作方法,让学员们了解科技发展为深海科研探索提供了便利,并鼓励学员将来投身科学研究事业中来。学员们纷纷动手操作水下机器人,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挑战任务。

我给大海做体检——海水理化参数测量与分析课堂
在“我给大海做体检——海水理化参数测量与分析”课堂上,科研人员讲解了海洋相关的现象和数据。在室外科考活动上,学员们通过拖网和提水器,亲自动手搜集浮游生物,实地观测了海水盐度变化,并把采集到的标本带回课堂,通过显微镜观察浮游生物的种类和形状。学员们也学习了标本的制作,老师们带领学员把海藻做成标本,作为这次实践活动的纪念。

制作海鲜大餐
“鲍鱼为什么只有一半贝壳?”“蛤蜊会夹我手吗?”“这只虾有长长的胡须呀”……几个学员拿着食材不停地问着。海洋生物不仅有科研价值,也具有丰富的食用价值。课后,老师们为学员们准备了扇贝、蛤蜊、鲍鱼、海虾等食材,手把手教了几道家常海鲜的做法,让学员们亲自动手为自己烹饪海鲜大餐。尝着自己辛苦做好的海鲜,一位学员高兴地说道,“我回家也要给妈妈做海鲜大餐!”

结营仪式
在结营仪式上,老师组织学员们进行了有奖知识竞答,学员们积极抢答,踊跃发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为学员们颁发了证书和礼品。几位优秀学员也发言表达了本次学习的收获,他们认为这次探索活动学习很有趣。相比传统课堂,实践课堂更能够吸引孩子,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并且与同龄的伙伴们一起学习,能够产生更多的,不一样的思维碰撞。“更喜欢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在实践活动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有条件的话,还是愿意咱们学而思的老师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实践学习。”一位参加活动的家长说道。
据了解,学而思推出了科学实验课程,让孩子们通过动手实践学习知识,科学实验课程面向6-12岁青少年,以实验为载体,做到从思中学到学中用。为了让孩子真正参与到探究教学每一个环节,科学实验课自主设计研发配套科学盒子,每款盒子都涵盖了课程需要的实验器材。教研团队每年对实验器材进行更新迭代,让孩子享受像拆盲盒一样的学习体验。科学实验课程内容结合STEAM教育理念,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技术与工程四大基础科学领域,系统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
浩瀚的蓝色海洋充满了无限神奇,有趣的科学知识不仅仅在书本里。学而思未来会持续研发科学实验相关课程,满足孩子们的探索心和求知欲。走进自然、走进科学,为孩子们提供更多样更有趣的知识探索活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