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村民普通话听说读写能力,打破因方言造成的交流壁垒,使村民在跨地区交流场景中,能够更顺畅地表达自我、获取信息,减少沟通误解与不便。7月16日,广州华商学院石韵数博“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于梅县区南口镇南龙村开展“普音润心融乡土,话语传情聚南龙”普通话推广主题活动,活动以“用普通话搭建桥梁,以交流促进发展”为核心,通过“线上+线下”同步推广的方式,引导村民了解普通话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让普通话融入日常生活。

直播ing:星星集市说普话

本次“星星集市推普活动”直播已顺利落幕,截至活动结束,累计吸引观众759人,期间收获喝彩10200次。作为以星星集市为特色载体的推普实践,本次直播不仅通过生动形式搭建了普通话推广与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人在互动中感受规范用语的重要性,更以集市的烟火气为纽带,拉近了语言文化与大众的距离,助力营造“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良好氛围,这既是对“百千万工程”中文化惠民要求的积极响应,也为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注入了鲜活力量。

普音润心融乡土,话语传情聚南龙

推普行动:用趣味叩开交流之门

普音润心融乡土,话语传情聚南龙

“普通话为什么这么重要?方言和普通话有什么区别?”在“普通话大揭秘”宣传摊位前,村民们的问题接连不断、热闹非凡。突击队队员依次对这些问题进行巧妙回应,采用“你知道普通话里的‘吃了吗’怎么说最地道?”“用普通话怎么描述咱们乡村的美景?”的提问方式,吸引现场村民纷纷聚拢到摊位前,厚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认同感与自豪感。

普音润心融乡土,话语传情聚南龙

从普通话的标准发音到丰富的词汇表达,这些原本看似枯燥、平常的知识,在队员们的巧妙转化下化作趣味盎然的语言谜题。村民们听得津津有味,思维紧跟讲解。这场既生动又实用的推普讲解,不仅成功点燃村民们对推普活动的好奇,更激发其对后续互动环节的浓厚兴趣。

语言游戏:激活语言活力

普音润心融乡土,话语传情聚南龙
普音润心融乡土,话语传情聚南龙

“绕口令大挑战”摊位前,村民们排起长队,从一开始略显结巴地念出绕口令,到后面逐渐流利顺畅,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普通话发音的魅力。在这方充满烟火气的语言擂台上,乡音与普通话交织成韵,村民们眼里的怯意渐褪,每一次挑战成功,都伴随着周围人的掌声和喝彩,村民们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强,原来,标准发音也能成为乡野间最动人的歌谣。

普音润心融乡土,话语传情聚南龙

这是一场用游戏开启的推普之旅——让交流挣脱束缚,化作积极学习的动力。突击队将“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是沟通桥梁”等理念巧妙融入,既展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魅力,又贴近乡村生活场景,让村民直观理解推普意义。

故事分享:传递文化温暖

在“乡村故事我来讲”摊位,村民们用不太熟练但却充满真诚的普通话讲述着自己的乡村故事。有的讲述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回忆着儿时的趣事,有的分享着邻里间的温暖情谊。当乡音与普通话交融,在这一句句深情的讲述中,我们听见的不仅是个人记忆的回响,更是一个民族在语言接力中永续传承的文化脉动。

普音润心融乡土,话语传情聚南龙

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乡村的文化和记忆,而普通话则成为了这些故事传播的有力工具。通过讲述和倾听,村民们既提高了普通话水平,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情感。这是一次语言的交流,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凝聚,让普通话成为连接乡村人与人之间的温馨纽带。

此次活动,不仅切实提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乡村的普及程度,更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石韵数博“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将坚持以普通话为桥,以青春为炬,持续深耕语言文字推广事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平台效能,创新实践模式,深化活动内涵,为推动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华商智慧”与“华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