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到,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开发新型数字教育资源,推动优质慕课走出去。同时,促进人工智能教育变革,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
AI老师:让教学“分身有术”

青海大学-高等数学课程
讯飞智作面向教育教培场景,通过个性化的数字分身定制、多元的虚拟老师形象、音库提供以及PPT转视频的便捷制作功能等,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不同学段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供了一种新型创新实践。天津大学的艳丽老师和青海大学的刘老师,就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在讯飞智作的平台上定制自己的数字分身,辅助教学工作。
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日常教学备课任务比较繁重,很难有充足的时间兼顾好线上课程的录制,并且由于课程需要一镜到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眼神飘忽或者讲话磕巴的情况,后期剪辑上也会增加更多的工作量,对普通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面对这一场景,讯飞智作提供了快速的数字分身定制能力,依托于科大讯飞先进的星火认知大模型,结合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唇形预测、图像处理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通过深度学习可以快速实现表情、动作的精准还原。对于老师们来说,可以说是一次出镜,终身受用,后续再有线上课程的录制需求,直接派出自己的数字分身就能搞定了。

超拟人数字人发布
去年的科大讯飞全球1024开发者节上,科大讯飞也率先发布了超拟人数字人,仅需一张照片就能打造专属形象,口型、表情、动作均由大模型自动生成,能够精准匹配文本的意图,更是进一步降低了虚拟数字人的应用门槛。
除了能够定制自己的专属形象,讯飞智作也提供了200多个多元风格的数字人模型,覆盖多场景多学科,从温婉的语文老师到严谨的数学老师,全方位满足教学需求。
PPT转视频:让课程制作“轻装上阵”
据教育部24年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慕课超过9.7万门,学习人数达到13.9亿人次。一般来说,慕课开发大致可分为前期准备、录课过程、 后期制作三个阶段。对于课程的选定、规划和知识点设计、PPT课件制作这些板块,老师一般都比较得心应手,但在课程录制和后期制作上往往力不从心,如何将PPT内容和自己的讲解精准匹配,难倒了一众老师。
对此,讯飞智作推出PPT转视频功能。用户只需上传制作好的课程PPT,平台会自动解析PPT内容,将每页PPT的备注文案自动转化为课程讲解词,再根据课程的风格,选择既定的形象和声音,一键应用到全部,就可以完成课件的便捷视频制作了。

山东大学-人工智能通识课
通过虚拟老师与PPT课件的有机结合,讯飞智作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了一个高效便捷的新方式,让教师告别繁琐的“人工搬砖” 工作模式,充分释放知识的生产力。当前,以山东大学、天津大学、青海大学、西北大学以及济南职业技术学院、岭南示范学院为代表的上百所院校,都在使用讯飞智作,累计创作了10万多条课程视频,赋能教育数字化发展。
对话IP老师:让实时教学“寓教于乐”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 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 年版)》。据介绍,此次发布的两项指南是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进一步落实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讯飞虚拟人智能交互机
和高等教育场景下慕课制作不同的是,中小学生的人工智能素质教育更要匹配中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需要把教育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的对话中实现人工智能素质教育的引导。面向这一教育场景,讯飞虚拟人智能交互机也提供了一种生动的互动形态,通过承载不同的具有特色的AI助教形象,在学校主要活动场所,如学校的教学楼、走廊、多媒体教室等,和学生们进行实时的知识互动、导览问询等服务。
对于学校而言,讯飞虚拟人智能交互机一方面丰富了教学资源,增强校园科技氛围,从而构建起全方位的教育环境,同时对于学生来说,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科学素养,拓宽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对AI的兴趣。
当下,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进入深化阶段,未来AI与教育的融合将围绕“技术赋能教育本质”展开,教育数字化正从“工具赋能”迈向“生态重构”,以AI老师为代表的应用,结合大模型及相关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也将探索更加丰富的教育场景应用,如辅助教师开展备授课、高质量AI辅助伴学等,让AI老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学习设计师”和“人机协同引导者”。未来,讯飞智作将持续以AI技术赋能教育生态,助力教育数字化迈向更深层次的智慧革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