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烛光义教”公益科普活动走进湖北宜昌,在秭归县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11所学校开展为期5天的科学课堂与教育资源支持活动。学而思素养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向当地学校捐赠了总价值20万元的科学实验教具,并组织专业教师团队深入校园,开展示范课程与教学指导,助力提升山区学校的科技教育水平。

“烛光义教”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已覆盖全国120多个县级行政区,服务学生覆盖8万余人、教师2000余人,累计捐赠教学物资价值逾400万元。项目曾三次获评中国科协“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先进典型,并入选工信部2021年度“我为群众办实事”先进典型,已成为我国科技公益领域的重要实践案例。

4.jpg

中国电子学会授予学而思素养“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科普创新基地”称号

在本次宜昌活动中,学而思素养教师团队将走进秭归县实验中学、秭归县三峡工程希望小学、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实验中学等学校,面向学生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公开课。其中,《镜子中的自己》课程以生活中的镜像现象为切入点,通过互动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光学原理,提升观察力与思维能力。课堂氛围轻松,学生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展现出浓厚的科学兴趣。

本次所展示的科学实验课程均由学而思素养自主研发,课程体系以“在玩中学”为核心理念,强调探究式学习、跨学科融合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内容涵盖“酸碱彩虹”“水果电池”“种子解剖”等多个趣味实验项目,适配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认知发展,帮助构建扎实的科学基础,激发持续的学习热情。

1.jpg

学而思素养团队带来《镜子中的自己》科学实验公开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课程不仅面向学生开展教学,还邀请学校教师共同参与课程观摩与教具实操。学而思素养教师团队现场演示了教学流程与课堂组织方法,围绕教具使用、实验管理和互动引导等内容分享经验,助力教师推进实验教学常态化。“新颖课堂教学形式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可以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到新的知识。”学校教师表示,“孩子们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学得快,还记得牢,我们老师也收获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

3.jpg

孩子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教师代表指出,目前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多由其他课程教师兼任,受限于专业背景,教学内容仍以基础操作为主,缺乏系统的科学素养引导。此次学而思素养带来的“双师课堂”形式为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双师课堂的示范性很强,给老师们带来了很多启发。线上主讲、线下辅助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堂互动性,也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学而思素养“烛光义教”活动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优质的课程资源和教学经验,帮助更多孩子接触科学、理解科技,支持学校实现科学课程的常态化开展。

2.jpg

学而思素养引入“双师课堂”

科技教育的普及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像“烛光义教”这样的公益项目,正通过课堂示范、教师培训、资源支持等方式回应山区教育的现实需求。未来,学而思素养将持续参与此类项目,探索更具可持续性的教学模式,共同推动教育公平与科技普及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