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仔的夜》这个万众广州人期待的综艺终于拍完了,而节目也播了两集。节目在宣传时介绍,五位大湾区哥哥一起经营充满港味的大排档,再加上在开播前他们在东山口聊天、市场买菜以及到批发市场买工具的路透照片视频满天飞,让大家实在好奇和期待。
节目组的功力确实犀利,镜头里的东山浪漫又悠游。
食肆开在新河浦百年名楼觉园里,受限于面积每次只有8-10桌。
而五位哥哥仔可能不了解行价,一开始把价格定在每位888元,到最后人头数99元一位。第一集的时候摆盘和碗碟都十分精致,菜品分量较小,第二集改变分量和菜品,食客们吃不完也没有打包,显得十分浪费。
▲上图为第一集价格,下图为第二集价格
这就引发了争议:在动辄上千万的古董别墅里,吃着人均快三位数的饭这还算是大排档吗?
01
怎样才称得上是大排档?
节目组在第一集采访了不同人对于大排档的理解:有人觉得大排档就是“有镬气”的食物,有人觉得大排档是新鲜、真诚和家的味道,亦有人觉得大排档应该是一群好朋友坐在一起大吃大喝畅谈南北……各有各讲法,但太虚。
那究竟怎样才能算得上大排档呢?想弄清楚就得先了解它的起源。
大排档,也叫做“大牌档”、“茶档”,意为“街头持牌熟食摊档”,起源于香港。二战后,政府为了让更多人能养活自己,特设牌照让他们可以在公众地方经营熟食,因为需要与无牌小贩区别开来这些牌照都做得特别大,挂在显眼处所以得名“大牌档”。
后来传到广州以及北上其他城市逐渐演变成“大排档”,从代表牌照的“牌”转变成代表着客人“排排坐”的“排”。
▲图源网络
这些大排档开在人流量大的街边,档口用铁皮和木板围起来,顶部用帆布盖着,档内都是轻便易移动的折叠桌椅。露天环境必然是没有空调,只有一两个超大型风扇吹着,夏天闷热漏雨冬天寒风凌冽是常态。
▲图源网络
档位由于没有煤气天然气管道,所以都是用方便操作的火水导入炉头,因而火力极猛火焰能窜上一米高。这也是为什么大排档这么“有镬气”,出品大多是快炒爆炒的菜式。
港式大排档提供的食品覆盖早中晚餐、下午茶和宵夜,菜品主要是各式炒菜和炒粉面饭,像是干炒牛河、鱼蛋粉面,以及海鲜类的避风塘炒蟹、椒盐濑尿虾等。无论是主食还是海鲜价格都比较低廉,抵食夹大件。因为香港人在英国统治影响下饮食会偏西式,因此大排档的早餐和下午茶时段会提供奶茶、柠茶以及各式吐司等等。
而广州在1980年代左右逐渐兴起大排档,据说最早在广卫路一带,慢慢发展到天字码头附近。最鼎盛的时期,大排档与音乐茶座和服装夜市成为广州三大标志之一,一条街能有十几家店从傍晚6点“墟撼”到第二天凌晨4点,桌子都摆到马路中间。
▲图源菲莉奥
无论是香港还是广州,大排档的特点都是类似的,进餐环境差、卫生条件不佳,烟火缭绕又嘈杂喧哗。但只需要餐厅一半价格就能吃上同样新鲜美味的饭菜,上菜速度快之余选择又很多。在这里没有人会规束进餐礼仪和衣着服装,大快朵颐兼顾吹水大笑,尽情释放工作上的压力。
大排档不论在有顶的室内还是简陋的露天场地,最重要的条件必然是“廉价+分量足+不看环境看出品”。
▲香港有名的大牌档,图源网络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湾仔的夜》在众多网友看来,是换汤不换药的《中餐厅》,举着”大排档“之名做重氛围的私房菜。
哪怕不再摆盘,还加入了香港大排档代表菜椒盐濑尿虾和避风塘炒蟹,食客坐的椅子也是熟悉的红胶凳,但选址在别墅、定价按人头(而且人均3位数)就已经脱离了大排档的范畴,最后还依靠5位主角的”饭后甜品“唱歌来拟补出品不佳的遗憾。
02
食肆叫什么名字重要吗?
很多人觉得不就一个吃饭的地方,它究竟叫什么、属于什么不重要。类似的观点可以体现在满大街的“XX茶餐厅”、“XX冰室”、“XX士多”、“XX茶档”。
实际上,这些词所代表的含义都是不一样。“冰室”又叫“冰厅”,起源发迹于广州,是专门卖冷饮、雪糕冰沙等冷冻食品的餐饮场所。大家熟知的广州老字号冰室顺记,就是靠椰子雪糕从小贩做大入室,至今已有90多年。
▲广州老字号冰室,图源老广叹美食
香港的冰室受限于法律,冰室只能持“小食牌照”不能售卖如炒饭、炒菜等主食。如果想卖饭,这些冰室需要转型做茶餐厅领“食肆牌照”。因此不少人认为冰室是茶餐厅的前身。
“茶档”,是大排档一种形态,主要卖茶点和奶茶咖啡,不卖正餐饭菜。
而“士多”源于英文单词“store”,专指售卖零碎的小商品、包装食品的小型商店或小卖部。也有些士多会售卖供游人的小吃,像是鱼蛋、香肠等。
▲图源水印
根据以上定义和起源,茶档是主卖茶点和饮品的大排档,冰室是主卖冷冻食品的餐厅,茶餐厅售卖包含冰室的食物,兼顾正餐饭菜。而士多和餐饮无关,属于零售业。
胡乱使用名称的结果是,食客无法单纯从名字上推断出这家店的特色,还可能让食客有种货不对板的上当感。比如,一家名为“冰室”的店铺,饮料甜品却只是次要且难吃,你会不会觉得被欺骗了?又或者起名“士多”、“茶档”,而本质却是茶餐厅,那可能会被众多食客忽略而过。
而更糟糕的现状是,无论走进的是茶餐厅还是冰室抑或是士多,都会发现店铺出售的食物大同小异,没有任何特色。
03
名副其实才能名正言顺
食肆用怎样的名字,实质上是经营定位的问题,要让食客知道他们出品是什么,也要让自己记住要怎样服务食客。
起店名就像给作文起标题,当你的作文找不到重点,这里写写那里抄抄,离题万丈,到最后就会写不出标题。
按照语文老师的说法,这是作文立意不清,按照品牌传播来说,是店铺定位不清晰。到底要卖什么、要主推什么都不清楚,导致同质化严重。
类似于“摩打食堂”、“卤味研究所”火了之后以食堂和研究所为名的店铺越来越多。
回看广州众多老字号,名字简单明了,单从名字就能知道这家店的招牌是什么,性质是怎样的。
好比莲香楼,就是做“莲蓉馅料”糕点起家的茶楼;那么东湖酒楼就是做饭市起家的酒楼。
本来茶楼和酒楼是完全分开的,后来这些餐饮老板们为了扩大经营范围,茶楼也开始兼营酒菜筵席,而酒楼也搞茶点,逐渐演变出更高级的酒家。比如广州酒家和大同酒家,他们既有闻名于世的菜品“广州文昌鸡”“大同脆皮鸡”,也有精致茶点。
▲图源网络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陶陶居酒家”,本名“居”是茶楼,后来跨行既做饼饵又做烧腊,既开茶市有经营饭市,因此名字里加上了”酒家“。而“孖桃包”也曾是陶陶居最受欢迎的包点。
餐厅取名,就像父母给孩子取名,希望孩子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用什么含义的字,而不是当下什么名字火取什么名字。跟风起一个“网红名”只能蹭一时热度,餐饮品牌还是得“名副其实”才能走得远。
各位自己友,
你们觉得餐厅起什么名字重要吗?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观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