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是常被搬上屏幕的题材,无论是TVB《金装四大才子》的温馨搞笑,还是《唐伯虎点秋香》中的无厘头搞怪,都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对于香港来说,“四大才子”应数金庸、倪匡、蔡澜与黄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前不久,我们还沉浸在金庸先生离去的悲痛之中,慨叹曾经的“香港四大才子”只剩下两人。
十四年前的11月24日,我们失去了另一位在乐坛举足轻重的“鬼才”——黄霑。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同于一般人对于才子固有的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印象,“好色无胆,好酒无量,好钱无能”是霑叔对自己的评价。
这样的大情大性,符合他潇洒豪气的性格,也贯穿到他待人处事的态度上。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传唱多年,不过这首《沧海一声笑》却是霑叔被徐克拒绝了6次才得出的成品。
幸得霑叔被“大乐必易”点醒,用最简单的五个音阶“宫商角徽羽”创作,才有了被视为中乐流行化典范的一曲。
霑叔向徐克交货时说过:“这是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要便要,你不要,请另聘高明”,俨然一副“阔佬懒理”的态度。
✎阔佬懒理:对别人的事不瞅不睬。
而对于自己的风流,霑叔是毫不掩饰、毫不忌讳。
霑叔有个别名叫“不文霑”,来自于他的著作《不文集》,一部收录了不少限制级笑话和粗言秽语的书。
霑叔风流得坦荡,李克勤甚至直言将《不文集》视为人生必读之作。
他会对歌手直接指责,怒骂谭咏麟录专辑时发音不准,批评刘德华写歌文理不通,直言不喜欢TWINS唱歌……
他会对好友显露出“死皮赖脸”的一面,半夜三更跑到蔡澜家中借浴室冲凉,事后还写下欠据,打算“以歌抵债”。
多年后,这张借据仍能博得蔡澜一笑。
▲图片来源于@蔡澜
若不是至情至性的人,做不到如此洒脱,也不能像霑叔一样,写下:
“冚家铲泥齐种树,汝家池塘多鲛鱼,鱼肥果熟嫲捻饭,你老母兮亲下厨”的粤语奇句。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截图
02
香港大学吴俊雄副教授曾提及,在霑叔过往的写作和创作中,大众往往会忽略了一条重要线索:霑叔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牵绊。
他尝试将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或技艺融入其中,为一些电影所创作的配乐中多有体现。
《男儿当自强》改编了古曲《将军令》,还将中乐的音色和西洋弦乐团融二为一。
其中唱的“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是在呼喊着男性的阳刚气质,也在呼喊着中华文化中的铁骨豪情。
霑叔对传统的坚守,对家国情怀的诉说,也执有一番坚持。
“同舟人,誓相随。无畏,更无惧。”《狮子山下》唱的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唱的是香港精神象征,担得起香港“城歌”的称誉。
霑叔所填词的《我的中国心》,成为第一首官方正式批准进入内地的香港歌曲。
张明敏在春晚演唱过这首歌曲之后,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
▲视频截图
正是对心中所向有着坚持,霑叔的作品才能在许多人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03
其实霑叔的才华绽放在许多方面,除了音乐创作之外,广告、主持、导演、编剧、演员……这些领域都烙印过霑叔的成就。
▲霑叔在《逃学威龙2》中饰演王牧师
▲“华太师”的扮演者也是霑叔
而大众最为熟知的,是霑叔对音乐的热爱,且这份热爱从来不会因为任何障碍而停止。
他尝试从学术途径研究音乐文化,撰写了论文《姜白石词研究》和《粤剧问题探讨》。
▲图片来源见水印
即使是患癌期间,他也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粤语流行曲的发展与兴衰:香港流行音乐研究(1949-1997)》,论述了这些年里香港乐坛的种种变迁,直至现在依然影响深远。
就像霑叔在论文最后写下的相对悲观的结论:
粤语流行曲没落的趋势,限于环境,已难望再有奇迹出现……经过时间冲洗,会进入殿堂,成为古董式的‘精英文化’,就像粤剧,在高级文化场所,变成中国曲艺来演出。
▲图片来源见水印
他为香港乐坛感到担忧,他为粤语歌曲的未来感到忧虑。
他会因为对自己的词作不满意,亲自致电张敬轩道歉;他把晚年期间很少歌手找他填词的状况,归咎于自己与年轻听众的代沟太深……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无论什么时刻,他都关心着他热爱的音乐文化和乐坛。
也许就像他笔下的曲词一样,霑叔能够看透人生的变幻无常,也能在他创造的江湖里细述恩怨情仇;能让人感受家与国的深刻烙印,也能传播令人欢笑的鬼马精神。
他是不可多得的“鬼才”,是香港乐坛的一个传奇,也是见证香港乐坛崛起、辉煌、落寞的时代标签。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后来,霑叔还是离开了,他的挚友顾嘉辉说过:“我会作首歌纪念黄霑,但唔知搵边个填词。”
“辉黄”如何再辉煌?
▲“辉黄”合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年霑叔创作出《明星》之时,大概也没有想到,它在日后,除了是明星艺人诉说自己心声的寄寓之外,也成为了怀念已故艺人时的最饱含感情的吟唱。
也许在极乐遨游的霑叔,会像《明星》中的歌词一样感叹一句:“当你见到天上星星,可会想起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各位自己友
霑叔的哪个作品最得你欢心?
你觉得霑叔创作的哪句歌词最绝?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