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去,疫情在地球村边趋于沉寂又反复着。在小环境小范围中的零星爆发,人们被折腾得麻木,大多数人减了惊慌失措的程度,但个个仍小心步步为营。新冠瘟神的确不是食斋的,连鲍威尔咁猛的人都做低了,真够狼毒!

在几十年前礼仪周周的老广州,所有事情不论红白,都热闹繁复温馨兼拖沓,充满人情味又堆砌着礼仪。四乡的农村中,更是一套套既定的规矩与流程,容不得人们不做齐全套。例如新妇入门,跪拜长辈和奉茶,若那长辈只是个几岁的小屁孩,在那一天新妇是最多礼的,一样不得呃秤照拜照奉茶。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礼仪的简化事在必行,特别冷冰冰凄凄凉的送别会,10分钟急匆匆水过鸭背,马虎的仪式让人悲凉。所以有文章讲如今的送别仪式显示出似处理垃圾的感觉,凉薄感强烈。对生命教育不利,可否包容返某些礼仪,周到些,让人产生更强的对生命的尊重呢?

而结婚的热闹又过了火位,那些所谓的按兄弟戥穿石,粗野起上来冇了谱。有的人为了捉弄伴娘,竟然把阳台的围栏都撞坍,人都飞跌堕楼,搞到乐极生悲。更有借着喜庆胡闹咸猪手的无品小丑,损人又丢架,变成不齿的人渣。这些花式表演,真真贴钱买丑闻。所以婚后的相处,生育困惑,小家庭的蓝图,砖家们又说三道四,定义婚后的生活方式等同经营一间公司。这样的时日副作用更麻烦百出,加上生育管理措施的交通灯形式,国人遇上前无古人的挑战。这盘棋一子错,満盘皆落索,独生子女的教育,生二胎的疑惑,放开三胎的压力……公司万一经营不善,随时豪宅变危楼,很难达到欢笑多于唏嘘。

生又不易,活又艰难,人类向死而生的每一天,无论是八九十岁的寿终正寝还是任何失预算的终结,在对待逝者的礼仪都应融入生命意义生活目的教育,把珍惜生命,怜悯同情心唤醒。

悼念先人的礼仪,有些已被淡忘了 ‖ 莫依慈

今年重九日的秋祭,义工和辅警们严格恪守鲜花拜祭的执行。所有拿到墓园的物品一律开包装严查。香烛冥镪鞭炮统统扣留在入口处存放,鲜花水果供品茶酒允许带进去拜祭,这样彻底扭转了疫前拜祭的场景。往年烟雾迷漫呛人,阳上人呼吸困难,想不哭也不行,熏得泪流满面。严重伤害了环境和产生山火隐患,一些不禁炮的墓园,因燃放鞭炮引发嘈架打架也屡见不鲜。鲜花拜祭文明清新又安静淡定,我想大多数人会真心认同的。良俗一经树立,造福子孙后人。

但我发现一个缅怀悼念先人的习俗悄悄地被忘却了,记得1976年3位巨人离世时,人们都自觉自愿地戴起白花或黑纱,特别是9 月9日,全国人民不论男女老少,都制作许多花圈和白花黑纱。那时就是普通百姓家里,凡痛失至亲的,也都戴孝服孝来缅怀悼念自家的亲人。我读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偶尔某天看见有老师戴上黑袖箍来上班,同学的辫子绑朵小白花,就知道他们痛失了至亲。大约最多廿天多一点,服孝的人就把这些寄托思念的标饰除下,那天叫“脱服”,然后和冥镪一齐焚化掉。

悼念先人的礼仪,有些已被淡忘了 ‖ 莫依慈

不知何时何因,这个习俗就彻底消失了。告别会十来分钟一结束,无论至亲后人或朋辈,都适应快节奏的当下的生活,马上恢复不留痕迹,难怪有文章说,如今简单快的操作,处理逝者象处理垃圾差不多。听说有人想执着坚持礼仪戴孝回单位,公司,机构去上班,马上受到上司的训斥,说你家里的事再大也是私事,不能带到办公事的地方来。否则影响别人的心情,受到惊吓……我就奇怪了,为什么以前不久,人们的心态还是充满同情和怜悯,而十几廿年后,人人变得那么冰冷脆弱,只会惊吓和嫌弃的玻璃心?是进步了?文明了吗?倘若可以包容那些想寄哀思的人,倘若同情心怜悯心战胜戾气和利令智昏,会不会人情味更浓?

听讲外国有科技能把亡人的骨灰锻造成一颗宝石状的物体,制作成一个吊墜,供那些无法割舍下亲情,友情,爱情的阳上人,无比珍惜地用项练时时戴在脖子上捂在心坎中,如这技术有市场需求,一定有不少的人追捧的。到时会不会又干涉别人,以惊吓为理由禁止呢?这个你们怎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