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双城记:相嗌唔好口,不如手拖手
广深双城记:相嗌唔好口,不如手拖手

新年的第二个工作日,深圳权威资讯号“深圳发布”以头条推送了南沙建综合交通枢纽的消息,语气颇为兴奋——“南沙将再迎两条铁路连接深圳,广深合作桥头堡地位再度夯实”。

深圳为广州一个区的交通规划叫好,很值得玩味。

 

作为仅仅相距一百多公里的两个超级城市,广州和深圳常常被放到一起对比,各有各的拥趸:偏爱广州的赞它珍藏着岭南的文化底蕴,有生活有人情味;偏爱深圳的赞它代表了科创的希望,有梦想有活力。

 

也各有各的“黑粉”:讲深圳好,广州人会“葡萄”——什么好事都摊上了,怎么能不好?讲广州好,深圳人也表现“傲娇”——不就是倚老卖老嘛。

 

过去几年,这种水火不容、爱憎分明的言论愈发响亮,和官方所极力宣传的“CP”关系形成鲜明对比。

 

深吹有哪些盲点?广州又应当正视什么?广州和深圳,是否只能竞争,不能双赢?

广深双城记:相嗌唔好口,不如手拖手

当深吹碰上广黑

 

2020年10月14日,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灯光璀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8月,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在多平台做了连篇的报道,全方位透视深圳发展40年。不惑之年的深圳,又收获一波聚焦。

 

可以说,2020年,深圳是除了武汉之外最有关注度的中国城市。

 

实际上,最近几年,深圳一直很吸睛。2019年下半年,深圳陆续迎来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称号还有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一时风光无两。更早两年,深圳GDP超越广州,掀起重排“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顺序的风潮。

广深双城记:相嗌唔好口,不如手拖手

2018年深圳举办大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图片来源网络

 

相较之下,同处珠三角的“老大哥”广州,却稍显暗淡。几年间,广州除了财富论坛,没有搞出什么激动人心的“大阵仗”。每当人们讨论起广州,都是把它看做被超越的“失意者”,映衬红花的“金牌绿叶”。

 

去年,带“广州”字样的有关话题中,“如何看待广州的GDP被重庆超过”的讨论无疑最火热。“被爬头”是广州近年给人最直观的印象,从杭州到重庆,各种“新一线”都在力争成为“北上深”后面的第四城。无论是自媒体还是网帖,带个“广州跌出一线城市”的标题,再烂的内容分析都会招引无数“口水花喷”,轻易成为爆款。

 

照这样看,广深是“一边惨淡经营,一边意气风发”。就城市定位和城市发展阶段而言,这样的比较可能有失公允,但不同于北京和天津、上海和杭州的强弱分明,在三大城市群中广深是唯一一对出现实力反转的,所以被拿出来评头论足又实属正常。

 

只是在舆论中,这样的评头论足很容易变成非吹即黑:似乎一个深吹就一定是一个广黑,而一个广吹又总是像看待一个暴发户一样看待深圳。

 

打起嘴炮的时候,情绪激昂,唾沫星子横飞,势如水火。

 

“福都”危机

 

深圳当然值得“吹”,“科创之城”、“金融中心”、“奋斗意识”、“大市场小政府”……优点简直不要太多。对普通人而言,深圳的好,也耳熟能详:落户容易,甚至来了送钱;就业机会多,薪水可观;年轻活力,平均年龄30岁。

 

在这个故事版本里,“深圳速度”之下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传奇,配上那句“来了就是深圳人”,所有奔赴这里的人眼里都放着光,深信自己在“宇宙中心”参与着创造奇迹。

 

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深圳新闻网在知乎上发起了一个提问:你有什么想说的?深圳未来如何才能继续保持优势? 与深圳湾上千架无人机高飞庆祝,朋友圈铺天盖地的喜庆图文宣传场面不同,“深圳奇迹”在这几百个回答里,呈现出不一样的讲述方式。

 

一条简短的回答被顶到高位:“深圳成为福报之都,简称福都。”在他们多数人的自白中,“奋斗”的另一个名字是“向钱看”。“搞钱”就是这座城市的“原力”所在。

 

难以高攀的“财富天花板”造就了浓厚的996“社畜氛围”,深圳干净的市容面貌和蓝天白云之外,残酷的竞争才是这个城市的内容和主题。在“来深圳不挣钱难道是为了吃椰子鸡吗?”振聋发聩的诘问下,来了不算深圳人,可能只是人形电池。

广深双城记:相嗌唔好口,不如手拖手

深圳著名夜景“加班楼” 截图来自深视新闻

 

怎样才算深圳人?留得下来的,买得起房的才是。然而,要做深圳人并不是容易的事,这里是资本流动的前沿,一个纯粹的移民城市,“楼市”的成分不只是表面的供给和需求,而是钱和人。深圳,吸引着全国炒房客和热钱的目光。

 

2015年,深圳超过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国最贵的房地产市场,名副其实的“中国之巅”。

 

从2019年下半年起,北京楼市还在横盘,而深圳房价已经在悄悄上涨了。房管部门还发布了一条消息,大意是:近期房价不能反映真实的深圳市场情况,不再进行均价统计。

 

去到2020年,北京和上海房价都迎来了回调,房价持续“高烧不退”深圳依然坚挺,伴随着大规模“打新热”“代持炒房”,“万人抢房”的新闻强势霸屏。

 

无论是金融才俊、资深码农、勤勤恳恳的PPT女工还是最擅长通宵做汇报的“肝帝”,在深圳房价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卒仔”。有人盯着信用、抵押贷款、看房打新,试图赚更多,投机“搏一搏”,不想轻易认输。也有人“躺平”了,计划“再赚几年”,就离开深圳。在深圳打工又好创业也罢,混成表面“中产”,原来只不过是炒房客的垫脚石而已。

 

肯定会有人反驳说,城市的人来人往不足为奇,重要的是深圳最引以为傲的创新引擎仍然够“马力”。在美国开启贸易战,对中兴和华为“出手”时,“粤海街道办”一炮而红,深圳的高科技产业赢尽眼球。

 

但如果再问,深圳的“龙头”还有哪些?近年除了把总部从外地迁来的恒大、OPPO、VIVO等,深圳并没有诞生太多新生突出企业。最亮眼的新成员,大概要数喜茶和奈雪,“技术含量”不如印象中的高。或者在新经济领域,这种观察并不全面,但依然代表了某种忧虑:钱赚了很多,“深圳式” 的奋斗,是不是就足够使这里成为科创的土壤?

 

科创比较“虚无缥缈”,讲点贴地的——谁都不能否认,深圳缺少配套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医疗床位人均低,幼儿园挤破了头,半数学生上不了公立高中……当然,能花钱解决的,对于深圳而言都不是问题。只是,在这些基础领域,“建成”到“长好”之间的时间,无疑是漫长的。

 

2020年,深圳四十周岁了,以城市来讲可能还“后生”,可是那些与这座城共生的小伙子小姑娘,总要面对人到中年,他们终须考虑家庭,终须考虑小孩教育,终须考虑老人和自己的医疗需求。

 

度过了“青春迷茫期”后,深圳如何守住初心和兑现创业者的收成?很多问题不是光靠吹嘘就可以掩盖回避。

 

困顿“老大哥”

 

如此说来,广州已经是走过万重山的老练“常青树”了,从祖上阔到现在,而且家大业大,很早打开门口做生意,沉淀下来的“家底”自然丰厚,“出身”自带良好教育配套,占据优质医疗资源。

 

过去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席卷的“黑天鹅”,在四大一线城市之中,广州的复苏表现出了异常强劲的势头,强大的经济韧性在关键时刻让广州站得够“稳”。

 

这种“稳”给了广州十足的安全感,但在一个瞬息万变,有黑天鹅又有灰犀牛的时代,“稳”是眼前的,“变”才是长久的大势所趋。一直“老定”的广州,也总是在被“深吹”和“广黑”诟病“吃老本”。

 

真要责怪广州“无所作为”,广州可能会表示很“无辜”。最近几年,广州也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IAB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NEM产业,喊出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智造”升级的口号。

 

只不过,撑着广州的“基本盘”的,其实还是“树大根深”的国企。在新近一期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广州的上榜企业有南方电网、广汽、南方航空、广药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老面孔”。

 

广州的民企在干什么?前几年突然就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雪松控股,又庞大又神秘,大多数广州人包括很多政府部门的人都不知道这公司到底是干嘛的,怎么就靠着资本运作突然成了世界500强。

 

而本土所谓的“独角兽企业”搞出的“名堂”很多也都不光彩。

 

去年,连续两年登上“胡润全球独角兽榜”的百亿公司汇桔网,被爆出“恶意欠薪,变相裁员”。这家多次被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本地最权威的媒体,作为广州市知识产权服务领域的代表、广州市创新的标杆去报道的企业,原来已经“危危乎”;前年,被贴上“营收不及大疆的0.2%”“3年亏2亿”标签,来自广州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熟悉的飞行器技术商亿航赴美上市,即使募资额腰斩也“顶硬上”,以求打开新的补血通道,突围之路甚崎岖。

 

缺少创新氛围、市场科研投入不足、缺少新兴产业的“代表作”,是广州必须承认的事实。看到劣势很容易,但是承认劣势似乎就比较难。在“广吹”口中,每次说到广州有不足,广州的拥趸们总有“大条道理”开脱,用得最多的理由就是:广州没钱,广州没扶持。

 

“不看看广州的负担多重?各种财政支出哪里来?”广州“收入”受限,只留存大致四分一的税收,“每赚一蚊,自己得番两毫半”,还要负担起补贴兄弟地市的责任。这种情况下,怎么跟人家拿钱砸出来的气势比?

 

广州的确不容易,能花的钱太少了。可总是以“老大哥”自居,也很容易遮蔽真正要紧的问题。照上述的推论,如果将广州的财税标准与深圳统一,广州是不是就肯定“完胜”深圳?在广州毫无疑问要继续捆绑一众小弟的情况下,广州是不是就要自暴自弃,不讲自我发展,不再做无谓“挣扎”了呢?答案不言自明。

广深双城记:相嗌唔好口,不如手拖手

探索营商环境改革与创新 南沙自贸区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广州的确各方面都如一个“老大哥”,老实持重的另一面就是束手束脚,大政府,小市场。因而广州是个名副其实的“城”,深圳更像一个“市”,市场的市。广州急需向着市场化的大方向跨步,如果未可以与深圳一样“豪”,起码也要与深圳一样“敢”。做好环境服务,让屡屡强调的“千年商都”,真的可以容得下更多的内容。

 

或者最自豪的“广吹”都没办法否认一种困顿感:当下,如何找回城市的活力和魄力,延续以往的“先行优势”,是广州正在面对的一道难题。

 

广深可以有CP

 

去年,省委明确“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被不少媒体重点报道;其实,早在前年深圳被赋予“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时,广东省就已经做出过类似表述。

 

那意思很明显,国家级的“政策红利”也许广东省给不了广州,但在省一级,是绝对不会“偏心”的。其实,也是在安抚舆论:广吹不必“酸”,深吹也不必“嚣”。

 

“深吹/广黑”“广吹/深黑”在互联网上的口水花喷显得如此真情实感,可能不明所以的围观者会觉得,这与成都/重庆之间互相不爽一样,是“历史遗留”。但如果细究,广深之间其实找不到互相敌视的“地域传统”。

 

回到现实中,也很少有人觉得广州和深圳之间就是“水沟油”。两地离得太近了,隔着个东莞,“双城”关系中间更有实实在在的人员流动。每日,广州南、 广州东、 广州北与深圳北、罗湖站对开的列车源源不断,今天,广州人会到深圳去谈生意,做买卖;明天,深圳人也会到广州找回味蕾,确定一下世界并非只有椰子鸡。

 

广深双城记:相嗌唔好口,不如手拖手

十多年前的广深动车票据 图片来源网络

 

在“湾区”“大都市”成为越来越能被感知的趋势之时,无论曾经是怎样为吹而黑,爱恨缠绵都好,其实都不必鼓噪。如果明白了“深圳是中国的深圳,广州是广东的广州”,就可看到,两座城市都自有自己的使命。

 

但明里暗里的比较和竞争,也并不妨碍两座城市的携手并进。

 

去年,广州深圳“双城联动”成了热度话题。深圳市委书记说,要向广州学习、从广州取经,强强联手、优势互补。广州市委书记也表态,深圳先行,广州要跟进;深圳示范,广州要学习;深圳试点,广州必受益。

 

当然有客套的成分,但也不全是客套:广深之间的确存在“争”以外的另一种思路,有“1+1>2”的化学反应。

 

就现在来说,广州众多的高校每年为深圳输送数量不少的人才,深圳的科创企业也不断为广州的实业赋能。未来,两地人员、货物、资金、技术的便捷流动,从“自觉”跨越到“共建”,写一个“比翼双飞”的故事比一个“龙争虎斗”的故事要有希望得多。 、

 

也许,南沙就是两地合作的最佳试验田。

 

撰文 | sun仔

编辑 | P.K

© THE END

本文由识广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互动话题

你看好广深写“双城记”吗?

广深双城记:相嗌唔好口,不如手拖手
广深双城记:相嗌唔好口,不如手拖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