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历了两年半升级改造的陶陶居第十甫路老店,终于重新复业,这让很多广州人特别是西关街坊都拍手叫好。然而,重新复业后的外立面设计却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议,甚至还在微信群中出现了一些恶搞。

陶陶居这次的翻新变成了吗?眼见为实才有讨论的依据,我们编辑部决定实地了解一下。

01

复古外立面设计引发争议

陶陶居诞生于清光绪年间(一说是1880年,另一说是1893年),是广州所剩不多的百年老字号茶楼,以经营中式饼食、中秋月饼和茶面酒菜驰名。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陶陶居被誉为月饼泰斗,图源网易图片中心

在漫长的岁月里,原来的“葡萄居”易手变成“陶陶居”,也曾一时风光无两,康有为题字,巴金、鲁迅经常到访,还试过因巨债倒闭,然后在1933年重开,解放后因公私合营变为国有企业,文革时改名为东风楼。因此,陶陶居老店外观和内装实际上是经历过不同年代的多次变迁。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康有为墨宝,图源广州文史

而这次的争议大部分集中在整体的颜色、门前柱子、还有横梁上的装饰上。而陶陶居方面回应,这次重修保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总店茶楼外立面基本上与1925年的外立面一致。

于是我们翻找了资料,发现确实在民国到公私合营时期,陶陶居的正门两侧的立柱上就有商业广告语“值虽多寡或殊,时缀芬芳独擅。名驰寰宇汀州蝦麺,誉遍香江简斋素麺”,而中间两柱向中间一侧有两个小柱依附。横梁上穗形状的灰塑、超高的门厅、还有吊灯、正中央的招牌等都是存在的。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网友甚至媒体都将陶陶居正门两侧立柱上的竖排文字理解作对联,这是错的。

实际上,立柱上的文字不是对联,而是商业广告语。对联又雅称楹联,讲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独特艺术形式。而“值虽多寡或殊,时缀芬芳独擅。名驰寰宇汀州蝦麺,誉遍香江简斋素麺”是文字没讲求对仗、音韵没讲求平仄的,所以不属于对联。

在清末民初时期,商户流行为自己创作一两句广告语,或写在门口、或刊登在报纸、或做成路牌月份牌等,向外宣传自己的服务产品。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930 年代印刷品上的陶陶居立面,

图源 莫伯治《广州市茶楼酒家调研实测资料》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公私合营时期(1957年左右)的陶陶居,

图源Getty Images

对比彩色的旧图,柱子上广告语也确实是深墨绿色字、浅黄色底,不过那时候小柱里的则是金黄色字、朱砂红色底。而横梁是浅绿(薄荷绿)的底面,金黄色的麦穗灰塑。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上图:1957年左右的陶陶居(招牌写着公私合营)

下图:刚重修后并引发争议的陶陶居

图源网络

我们到陶陶居总店时发现,被网友争议的深色广告语,已换成较浅的绿色,小柱子里的内容也换成了朱砂红底色,横梁和麦穗也按照历史彩图上的变成薄荷绿和金黄色。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iPhone11PRO原图直出,未曾调色

目前老店的外立面装修可以说和旧照中的装修几乎一模一样了,但也还是有不少网友不买账。

因为陶陶居停业装修之前是比较方正的,大门梁柱没有这么高,正面楼檐的红柱直通四层,精美的灰塑配合传统满洲窗。因为这个风格和外立面已经存在几十年,这个形象在很多80后出生的广州人心中就固定了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09年的陶陶居,图源网络

至于民国至公私合营时期的老茶客,恐怕大多已驾鹤西归,剩下的也年事已高,恐怕未必能影响现在网络的主流意见了。
排除80后出生的广州人先入为主的原因当老建筑秉承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时,也会遇到时代审美争议的问题清代认为的美、民国认为的美,和21世纪认为的美,是完完全全不一样了,很多方面甚至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好比怎样的人才算美女,不同年代都有不一样的标准: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清朝皇帝妃嫔、民国明星夏梦、现代明星黎姿,图源网络

究竟采用哪个时期的设计作为修旧如旧的标准?该不该迎合时下消费群体的审美?这恐怕是个众口难调的艰难选择。

02

复业后的老店值得帮衬吗

我们一行三人在9点多到达总店,发现里里外外坐满了等位的人,尤其以年轻一辈陪着老一辈来居多。有很多老人家甚至是坐着轮椅、搀着拐杖过来的,我们还发现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婆婆独自前来。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有一位阿姨说她等位等了快两个小时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不过等位期间会有小姐姐送来糖果解解

内里的装修设计尽管还包含了很多复古的元素,但色彩的运用已经非常符合时下的审美三楼靠后的地方抬头就是玻璃天窗,能够直接感受阳光,周围还种满花花草草,这个体验对于年轻一代非常受落,成为了拍照打卡点。

但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现在店内以4人小桌为主,10人以上的大圆桌数量很少,恐怕也是迎合现在家庭小型化的趋势,以往大家庭三四代同堂一起叹早茶的日子已经不再复返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点心出品方面:虾饺皮薄爽口,没有吃粉球的坏口感,虾肉大颗饱满很新鲜;高筒葡挞入口即化、馅心细滑;烧卖肉质紧实;糖沙翁层层叠叠口感轻柔。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不过对于萝卜糕,大家就认为做得有失水准了,虾米和腊肉不多,粉多过萝卜,容易一夹就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但总的来,点心很新鲜,特别是虾饺,一吃就知道不是冰鲜虾

新鲜的原因是他们真正做到了“人手现做”,不是信口开河。门口的左侧就有一个全透明的开放厨房,所有等位无聊的人都可以跑去实时监工。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我们还专门等到了11点午饭时间,点了两个菜,一个是走年轻化路线后攻下年轻人的招牌冰镇咕噜肉,还有一个芥兰苗(原名:蒜蓉炒澳洲有机甜杆西兰)。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不得不说这个冰镇咕噜肉是颜值100分,配色形状很好看,口感也非常好,肉质肥瘦适中,怪不得会攻陷小红书。

另外,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也有网友吐槽说,陶陶居老店的店员不会说粤语。但据我们观察,可能刚复业的缘故,人手有点忙不过来倒是真的。店员起码有一半会说粤语,但另一半不会说粤语的店员听懂粤语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你用粤语问,他们会用普通话回答你。

说实话,餐饮服务请人难都是众所周知本地人又不大想做只能请外地人来做了,很难苛求全部会讲粤语希望之后陶陶居可以对员工多作语言培训毕竟身处在西关,提供粤语服务才更撑得起“广州老字号”的金字招牌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最后埋单,我们3人一共点了6个点心2个菜品,加上茶位费一共310元以今时今日的物价,不算便宜,但很贵消费不起也算不上以这样的出品、环境、服务,这个价还是值的

03

寻回从前味道是个伪命题

陶陶居老店的重新营业,广州人对它给予了极大的寄望。特别是我们采访了很多位茶客,几乎都是众口一词地说,希望来寻回“从前的味道”。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在拍照

但事实上,店或许还是那家店,但很多的“”已经随着年月发生了变化。

以前很多熟悉的点心已经不在现在餐单上了,取而代之的却是像红米肠、榴莲酥这类非广式或是近年才新创的点心,哪怕是旧时已有现在还做的点心,用料也有了很大改变——就像这笼烧卖,以前的猪肉肯定是混了便宜的肉,现在大家能消费得起了,不仅猪肉能用最好的种类、部位,更是把假鱼籽换成更贵的黑鱼籽。何况,现在的工艺、厨具与以前相比,也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产物了。

就算退一万步,陶陶居真的不惜成本用回几十年前的选料、工艺、厨具,甚至是老师傅来做回当年的点心给现在的茶客吃,现在的茶客还会喜欢吗?毕竟现在人们的胃口与味蕾早已被改造得与当年大不相同。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相见不如怀念”,很可能有“小时候味道”的食物,长大后的我们反而吃不下去了,就像棒棒冰、老式汽水。

而随着现在的家庭越来越小型化,以前大家庭几代同堂齐齐叹茶食点心的情景也再难重见了。广州市中心东移,老西关地方住的也大多不是老西关街坊了,那种照见口晚见面的场景也再难复现

现在来到陶陶居老店,大家所能体验到的,就是回忆一些怀旧的故事,而品尝到的却是时尚的味道——但我们觉得,其实也挺好的……

04

老字号归根到底是盘生意

进入二十一世纪,很多广州的老字号难以适应新的竞争,消失不见的不计其数。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1958年部分有名的茶楼,现在还剩多少

图源 莫伯治《广州市茶楼酒家调研实测资料》

毋庸置疑,广州街坊于像陶陶居、大同酒家、广州酒家、北园酒家等等这些硕果仅存的老字号都有着深厚情感寄托,但归根到底,这些老字号能否生存下去,乃至发展壮大,却是一盘实在的生意。

陶陶居也是经历过曲折的,最开始它被幸运楼收购,而后食尚国味饮食集团投得标,而现在已被广州酒家100%持有股权(餐饮业务具体运营则还在食尚国味手里)。

老字号想要解决生存与发展,就不能只靠那些日渐凋零的老街坊来消磨或怀旧,而更要不断获得新的消费群体青睐——特别是现在的90后和00后的重复消费。

140岁的陶陶居,应该坚守情怀,还是紧贴时代?

▲过于创新或许就会让茶楼“升级”成为茶餐厅

一方面既要情怀不能丢弃,传统需要坚守;另一方面又要紧跟时代发展,甚至不断创新。两者应该如何平衡?一不小心就很容易“顺得哥情失嫂意,这次陶陶居老店的外立面“修旧如旧”引发争议就是一例。某程度来说,这是一门取舍的艺术,并没有标准的答案。

我们希望,无论是最近原址复业的陶陶居老店好,还是最近在珠江新城首开分店的大同酒家好,都能重新探索出一条广州老字号的复兴之路来。

参考文献:

[1]董力早,莫伯治《广州市茶楼酒家调研实测资料》的整理与解读

[2]余欢,广州传统茶楼建筑文化研究

[3]康琪,广州近现代茶楼酒家建筑演变研究

[4]《啊!陶陶居十甫路总店门前这几行字原来大有文章!》,广州日报

[5]《修旧如旧?黑白老照片解读百年老店陶陶居外貌》

各位自己友,

老字号对于你来说,应该意味着什么?

欢迎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建议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