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山竹海,五指山下,上陵综合维修工区就坐落在这里。在这片静谧的山林中,有一位年轻的铁路人,用十一年的坚守,默默守护着铁路的安全畅通。他就是和平线路车间上陵线路维修工区副工长——吕秀平。

吕秀平,中共党员,今年34岁,常佩戴一副深黑色眼镜,文质彬彬,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因此,工友们亲切地称他为“秀才”。然而,这位“秀才”并非只会读书写字,他更是一位技艺精湛的“铁路工匠”。
入路十一年间,他辗转于林寨、上陵等偏远艰苦工区,始终坚守在的大山深处。从初出茅庐的见习生,到扛起重任的线路工班长,岁月更迭化作成熟与坚毅,四季交替见证着他的蜕变。
初次接触铁路工作,“苦、累、脏”的体验如潮水般将吕秀平包裹。每日结束工作,拖着满身的疲惫返回时,他身上的工作服已被油渍糊满,双手更是黑得发亮,指甲缝里全是洗不净的污垢,可即便如此,吕秀平的干劲却从未消失。在他的青春字典里,“躺平”从来没有一席之地,有的只是为梦想日夜兼程的拼搏。
爱琢磨,是他攻克难题的“秘密武器”。面对铁路线路养护中各类复杂问题,吕秀平从不敷衍了事。道岔岔心细微磨损、道床泛白渣等潜在隐患,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时常对着线路状况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同季节、不同路段的养护要点,凭借这股子爱琢磨的劲头,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养护策略,为工区保障线路安全提供了新思路。

肯钻研,是他攀登专业高峰的“稳固阶梯”。铁路养护技术不断更新,他便利用业余时间,一头扎进专业书籍与资料中,学习最新的养护理念和技术。从传统的手工检修到现在的轨控分析,他都能熟练操作、精准运用。
肯吃苦,是他践行责任的“无声誓言”。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总能看到吕秀平忙碌的身影。每到雨季,防洪工作就是工区的重中之重。作为副工长的吕秀平总是身先士卒,参加防洪出巡工作。24小时三班不间断冒雨出巡,往往将脚磨出的水泡破了又长。即使水泡磨破,他依然坚持每趟出巡都上山检查护坡,不放过任何一处潜在的安全隐患。

工作之余,他还是工区里的“暖心大厨”。走进上陵综合维修工区的“菜园子”,嫩绿的一大片映入眼帘。吕秀平和工友们在工区开辟了一块菜园,闲暇时,他们便种花、种菜。在偏僻的山区,为了让大家体会到“家”的温馨,吕秀平便时常扎进厨房,亲自掌勺,为工区的职工们烧几道拿手好菜,当饭菜的香气在工区食堂弥漫开来,职工们的归属感逐渐增强。
十一年如一日,吕秀平用爱琢磨、肯钻研、肯吃苦的精神,在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他的身影,早已与这片翠山竹海融为一体,成为五指山下最动人的风景。(广东铁路有限公司惠州工务段周凤莉、肖鹏东)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