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在2023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大会上,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深圳)联盟(以下简称“中小银行联盟”)联合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金融壹账通发布《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全面总结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成就,详尽解读代表性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案例,在金融强国目标大背景下,对中小银行通过数字化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践行金融服务实体使命的方法、路径提出建议。
作为中小银行联盟知识赋能的年度成果,今年是联盟第七年发布该系列《报告》。《报告》继续沿用了六维度“蜂巢”模型研究工具,从战略、组织、技术、数据、应用、生态建设不同维度上进行比较研究,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清晰呈现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最新状态。
从数字化到智能化五大维度全面提升
《报告》研究发现,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监管体系更加健全,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逐渐完备,这些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变化为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更为坚实的动力支撑。
从行业内部看,中小银行面对大型银行业务下沉挑战,通过全方位数字化经营实现降本增效更为迫切。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大爆发,金融科技新一轮创新为中小银行加快转型创造新机遇。
《报告》显示中小银行自身数字化转型程度不断加深,“蜂巢模型”量化总体评价结果表明,与2022年相比,2023年中小银行在战略、组织、技术、数据、生态五个维度的得分均有所提升。城商行的战略、组织、技术、生态四项得分显著提高,民营银行在数据和应用维度上保持领先。高度实施战略引领,这是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总抓手。2023年,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维度得分最高。这表明,中小银行继续将金融科技作为全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战略举措,以高定位推动统筹力、引导力和执行力的坚实落地。
数字化转型走深走实,需要与技术创新配套的组织创新、业务创新。2023年中小银行在组织建设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组织架构敏捷化,重塑科技条线,优化金融科技人才管理等举措,有效推进科技条线与业务条线的深度融合,从而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
转型战略稳步推进服务大局更加精准
在2023年,中小银行金融科技战略的实施进度呈现加速推进态势。86.25%的受访银行已经将科技赋能纳入全行发展战略规划中;37.5%的受访银行已经进入科技赋能战略的深入推进阶段;17.5%的受访银行已经完成部署并取得显著成效。
中小银行立足区域服务下沉,在地缘、人缘方面拥有独特优势,是金融支农支小的主力军,在金融支持实体战略中发挥着独特作用,金融科技对中小银行提升服务深度、精度起着关键作用。
当前,随着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的兴起,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涌现新增长点。受访银行推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比重,从去年的39.73%上升到了51.25%,对于主动适应农业农村产业变化,加快产品服务创新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有75%的受访银行重点推进普惠金融战略,新市民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也被列入重点战略,金融科技赋能方向与国家金融政策导向高度一致。这些数据表明,中小银行能够在强化自身业务特点的同时,坚持服务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的大局观,在金融科技助力下实现特色鲜明、多轮驱动的业务模式。
发力、助力、合力四项建议推动更好转型
当前,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推进,但在战略执行、机制协同、技术研发、数据治理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结构性问题。结合“蜂巢模型”的六个维度得分情况,《报告》针对每一个维度都总结出了主要的趋势与路径:在战略实施上应突出“整体布局、系统推进、明确定位”,实现服务实体与科技金融、小微金融等战略有机结合。在组织转型上应突出“条线融合、人才适配、改革创新”,加强跨领域、跨部门、跨职能的横向协作和扁平化管理,实现技术和业务双轮驱动。在技术研发上应突出“自主可控、技术革新、风控升级”,积极拥抱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应用,完善数字化风控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在应用服务上应突出“普惠小微、零售转型、产业融合”,着力提升产品服务能力和业务经营水平。在数据治理上应突出“质量提升、管理支撑、数据驱动”,建立数据要素驱动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在生态建设上应突出“开放合作、银政对接、强化服务”,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
从服务中国高质量发展大局出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不仅事关银行自身经营成败,更是事关经济社会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报告》呼吁监管机构、地方政府、行业组织和中小银行等不同主体应“共同发力、予以助力、形成合力”。《报告》提出了四条具体对策建议。一是,建议监管部门为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提供针对性指导,完善包容性监管举措,进一步规范技术协同创新;二是,建议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数据共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与中小银行相互配合、合作共赢;三是,建议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联盟的协同引领作用,推动中小银行金融科技发展“抱团取暖”;四是,建议中小银行着重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数据治理与生态建设等领域,加强内外合作,夯实金融科技发展底座。
数字赋能绿色金融承担国之大者责任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绿色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之一重点发展。今年《报告》设立专题,首次系统性梳理了中小银行绿色金融发展,总结金融科技赋能绿色金融的经验。
《报告》显示,中小银行普遍将绿色金融提升至战略高度,通过完善组织架构、设立绿色通道、建立激励机制等途径,加强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形成自上而下推动的制度保障。从运营层面,中小银行根据绿色金融业务特点和自身特色,专设绿色金融事业部,改进产品研发、优化信息披露、参与国际合作,通过资金投放倾斜、贷款利率优惠、流程审批优先等方式,积极服务企业绿色转型,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如苏州银行推出了包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票据、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等24类金融产品。
绿色产业识别难、风险高,数字技术在绿色企业识别、环境风险评估、绿色运营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金融机构绿色转型的有力支撑。如平安银行打造“上有卫星、下有物联网、中有数字口袋和数字财资”的开放银行数字经济服务生态,强化大数据对绿色金融的服务功能。截至2022年末,平安银行及全资子公司平安理财的绿色金融业务余额为1700.5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49.52%;绿色贷款余额1097.68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58.8%。青岛农商银行推出“碳惠通”平台,推动该行2022年绿色贷款余额达到71.96亿元,较年初增长15.41亿元,增幅27.25%。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后,中小银行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成为未来发展着力点。积极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并加强数字化转型升级,是中小银行以优质金融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必由之路。报告建议,中小银行着重围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数据治理、生态建设等领域,夯实金融科技发展底座,实现组织优化与战略落地、业务技术与深度经营、数据治理与数据驱动的三大融合,在数字化转型中重塑竞争力优势,实现高质量增长模式转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作者:小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以数字技术开辟高质量发展通路:中小银行联盟发布年度研究报告,全面呈现行业转型最新成果》https://www.gznf.net/market/116124.html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