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第一天,2018年度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上,古天乐荣获最喜欢男歌手大奖。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

这个结果实在是出人意料。要知道,整个2018年,古天乐派台的歌只有和谢安琪合唱的《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浴室》。也就是说,他是凭借半首歌拿下了这个奖项的。

颁奖礼后,有关“香港乐坛人才凋零”、“香港乐坛衰落至此”的声音纷纷发出,香港词人向雪怀甚至直言这是香港乐坛的耻辱。

古天乐获奖发言里说到,现在香港乐坛的歌手内心对于音乐那团火从来没有熄灭过

在很多人看来,香港音乐可能早就作古;但或许就在这一片哀鸣之声中,有着港乐的希望。

 

伟大的港乐时代已经落幕

1974年,无线电视剧同名主题曲《啼笑因缘》走红,这是粤语流行曲的开始。

到了八十年代,港乐已经相当繁盛,那时候香港音乐席卷所有有华人的地方。伴随着香港电影的强势输出,香港文化在日韩地区也占据一席之地。

那还是个谭张梅陈引领风骚的时代,那时候一个歌星的市场影响力在于唱片的销量。八十年代,由于唱片销量急升,连金唱片的销量标准也从超1.5万升至2.5万张,相应的白金唱片由3万升至5万张。

在这个数量要求下,一代巨星张国荣仍然能够不断地刷新销量纪录。1987年的《爱慕》专辑仅仅在韩国地区的销量就已经突破四白金。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

也许是曾经取得的成绩太过耀眼,以至于到了九十年代初,香港音乐呈现出了一种疲态。当时恰逢“歌神”许冠杰退休、张国荣封麦、梅艳芳告别舞台,那时的香港乐坛,也让人产生过担忧。

但好在,尽管各大颁奖礼上少了神仙打架,却也出现四大天王的身影。

 

张学友93年专辑销量超过300万张,尽破东南亚的记录;而其余的三位天王也都凭借着自己的个人特色,拥有一众粉丝。当时的音乐奖项几乎都在四大天王囊中。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

(via 网络)

2000年前后,谢霆锋、陈奕迅、郑秀文、杨千嬅、古巨基等实力歌手出现。粤语歌依然闪耀,但是这些人身上已经没有了巨星的光环。或者说,从这个时候开始,香港乐坛巨星时代已经过去了。

以至到了现在,当人们提起香港音乐时,脑海中浮现的依然是同样的名字;在每一年的颁奖礼过后,大家会拿着今年的获奖名单和过去的作对比,发现一年不如一年,他们开始感叹:“香港乐坛现在缺少顶梁柱。

不仅如此,以往,街头巷尾都会播放粤语歌;现在,粤语歌似乎不流行了,它反而像是一种小众音乐,你需要自己主动地关注才能获取新动态。

于是有人会说:“港乐已死。”

 

 

现在还有香港音乐吗?

从市场的层面去讲,现在的香港音乐唱片市场确实大不如前。在最兴盛的时期,香港唱片销售总值可以达到19亿;而在2013年,即使加上数字音乐的销售额,也只有1.8亿。

但唱片销量只是港乐的一个方面。毕竟时代背景不同。以前想要听歌只能通过购买唱片的方式;如今互联网出现,受影响的不仅仅是香港音乐,整个华语唱片市场都是一种不景气的状态。

 

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香港乐坛一个伟大时代已经落幕,这几乎没有异议,但倘若回归到音乐本身,港乐是否还能给我们以惊喜?

八九十年代粤语原创刚兴起时,香港除了创作情歌之外,还有一种小市民气息的粤语歌。例如歌神许冠杰创作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等歌曲,深得普通市民的喜爱,直到今天仍然是经典之作。此外还有Beyond创作的励志歌曲《海阔天空》、描写母爱的《真的爱你》等题材。

加上有顾嘉辉、黄霑等著名词曲人的创作加成,当时的港乐开始形成自己的特色。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

(《半斤半两》同名电影海报 | via网络)

为了快速扩大粤语歌市场,香港唱片公司试图找到一种能够快速推新作品的模式。但当时创作人的数量和能力并不足以达到这一要求,于是就兴起了日曲粤词的风潮。

 

不少经典作品都是翻唱日本曲目而来,例如陈慧娴的《千千阙歌》、张国荣的《风继续吹》、王菲《容易受伤的女人》、张学友的《李香兰》等,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一代创作人的培养。

偏偏,在1995年,为了改变翻唱歌的现象,商业电台“好心办坏事”,推出“原创歌活动”。在创作人本就不多的情况下,突然加大了需求,为了保证量的产生,作品自然就会低质。

黄霑的博士论文中提到,香港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情歌”,但是从九十年代中起,变得连情歌都千篇一律了。

特别是到了千禧年之后,当时的香港乐坛进入了“情歌”的怪圈。部分专辑,歌曲旋律和编曲套路性很强,旋律缺乏记忆点,平淡无力,给听众一种“似曾相识、区别不大”的感觉。唱片公司开始了包装歌手的道路,不断复制偶像派歌手加口水情歌的模式。

尽管靠着这种形式也让港乐流行了起来,但其实在很多乐迷的心里,看似繁荣的港乐,低迷无力,暗藏危机。

直到2005年,香港乐坛新时代标志性人物陈奕迅发行专辑《u87》。这是一张非情歌主题的专辑,曾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当年亚洲最值得购买的五张专辑之一。从此,“港乐只有苦情歌”的模式被打破,粤语歌的创作题材开始发生改变。

2008年,谢安琪凭借着一首讲述香港利东街拆迁故事的《喜帖街》一举拿下17个音乐奖项,成为了当年香港音乐的一个符号。描述社会题材的歌曲开始越来越多。

而谢安琪,也变成了一个“歌以载道”的女歌手。在2014年发行的专辑《Kontinue》中,用音乐展现社会上的各种问题,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喜帖街》的下一年,带着《红日》、《高妹》标签的歌手李克勤,也出了一首描写妓女心酸感情的《二十四城记》。

另一方面,香港乐队也悄悄进入大众的视野。不少人通过《天梯》认识C AllStar,然后逐渐被《家书》、《薄情歌》等充满想法和真情实感的歌曲打动;希望以音乐让大家发现身边一切情感的Supper Moment,用《无尽》、《小伙子》等激励了多少正在奋斗路上的年轻人;还有Dear Jane、Mr.……这是港乐中充满力量的一个分支。

不少人只知麦浚龙的耿耿于怀三部曲,却不知道他最被乐迷敬佩的《天生地梦》、《无念》、《问世》三张概念专辑,加上去年获得叱咤乐坛至尊唱片大奖的故事大碟《the album》。麦浚龙的音乐里,唱天唱地唱苍生。在歌曲的选材上没有俗雅的限制,既能唱出参透佛理后的淡泊,也能唱出刽子手和雏妓之间的浓烈故事。

粤语歌词的文学性是大部分人喜欢粤语歌的一个重要原因。林夕和黄伟文已经成为了不少人心中对于香港词人认知的两座大山,却不知还有周耀辉、周博贤,更懒得将目光投向新生的林若宁、陈咏谦、蓝奕邦等人,还有那些被忽略的有才华的唱作人aga、周国贤、林奕匡……

现在的香港乐坛,告别了巨星时代后,走进了多元创作的音乐世界。有乐迷这样评价:现在的港乐,越来越精致。

 

或许当大家把目光从八九十年代的荣光中收回时,就能发现如今港乐的新鲜。

 

现时代下的港乐

互联网的发展,在音乐上给大家提供了不少选择;日韩袭来的潮流、欧美新奇的曲风、台湾的小清新、内地逐渐形成的市场……曾经的市场受众今天都成为了港乐的竞争者。

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港乐的市场,但新的传播媒介反而让香港的音乐人有了更多发展的空间。

在这个时代,梦幻又文艺的乐队my little airport、古灵精怪的原创音乐人Serrini莎妮妮、无厘头又充满哲学的乐队新青年理发厅等众多非主流的香港音乐人有了被更多人看到的机会。

Supper Moment在一次访问中说,网络让观众的选择变多了之后,他们没有办法掌握观众喜欢的口味。所以创作的时候,反而可以忽略市场想要什么,只做自己想做的音乐,做好自己的音乐。

获得了上一年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的张敬轩,获奖感言说了整整八分钟。其中他提到,他觉得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因为现在娱乐八卦杂志已经式微。在以前,总会有很多奇怪的新闻抹杀歌手的努力。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

在往日的荣耀光环下,观众对待香港音乐总会给它一个预想值。或许它真的没有那么好了,没有那么流行,从神坛上走了下来。

但是香港音乐也绝对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差。没有了曾经的辉煌,音乐却显得更多元,有一群人一直在努力地做好音乐,并且相信只要故事够好,就一定会有人来看。

 

想想内地的音乐市场,一代人会被什么样的东西喂大。今天的港乐听众,已经足够幸运了。

所以,不如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今天的香港音乐。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

本期撰文

阿丁

为你写的歌教闻者不心酸直行直过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

扫码关注识广君,入群和识广er一起“涨姿势”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
香港音乐真的糊了吗?